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让电子合同逐渐兴起,带来高效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挑战和问题。不少擅长使用各类App、眼神清楚、具备法律常识的年轻人,也常常面临签订电子合同“踩坑”投诉无门、维权困难的窘境。 上海的张女士是某租房平台的老客户,与合租同事想在该平台换一套两居室公寓,却因“管家未告知就签订了电子合同”,被平台收取了相当于51天租金的违约金。 以上海市12345市民热线提供的数据为例,今年8月1日至9月12日,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有关某品牌租房平台“违约”“电子合同”“自动扣款”3个关键词方面的市民投诉就有83件。 不止是租房,同在上海的周女士也遇到维权难题。她通过某同城服务平台购买了2700元“钟点工全年包换”年卡,并找到了一位钟点工,如今,这位钟点工工作一个月后就不见了,与她联系的客服也不回微信、不接电话,当时签订的电子合同也找不到了。 点错按钮后违约金直接结算 未告知就签合同 根据某租房平台推出的“免费换租”政策,客户将名下一套合租房换租为整租房,不收取违约金。张女士在该平台有两个租赁订单,其中一个可以免费换租,另一个与平台管家协商,可以通过App申请“在线转租”。如果该订单在15天内找到新的租户,就不再需要支付违约金;如果找不到新租户,张女士最多按原计划支付45天的违约金。 然而,申请“在线转租”后的第12天后,张女士无意间在App上点击了“转为退租”按钮。这时,App开始“自动计价”了。她的违约金包括一个月房租,加上12天“在线转租期”租金,再加上15天未提前告知违约金,共计57天房租。 管家后来告诉她,在App的相关页面上,“转为退租”按钮旁边还有“不再转租直接退租”这一选项,选择后者,张女士就不会再被收取12天“在线转租期”租金。 “操作失误不可以返回原页面,直接就计价了。” 张女士表示,自己在点击“转为退租”后App直接跳出了违约金数额,且不能再退出返回原界面重新操作。多次维权后,她还是支付了相当于51天房租的违约金。 在上海市12345热线中,“自动扣除违约金”是消费者针对该平台投诉最多的一项。上海的一位房东和她的租客均遇到了这类问题,他们在与租房平台签约时,未被管家告知提前退租需要支付违约金等事项,“签订电子合同,什么都没有告知,就让签”。退租时,两家都被扣除了一个月租金。 还有一位房东在收到房租后才发现,自己欠下该平台一笔13万余元的房屋装修款,现在每月要向平台支付2238元装修费,以及442元管理费。 她与该平台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里约定了这笔装修款,但这位房东称,自己是在完全不知晓合同内容的情况下,在该租房平台门店内被“管家”引导使用手机现场签订电子合同的。这份合同多达41页,“让我拿个手机一直往下划,啥也没说,就划到最后签了个字”。 签完电子合同 客服和合同都消失了 上海市相关部门针对12345上的有关电子合同的投诉,大多都以“建议通过司法途径进行维权”作为回复。 但是,当购买家政服务的周女士想要通过司法途径维权的时候,她面临的难题是,打开原来的电子合同链接页面显示“超出安全期限,短信链接已失效”。 周女士只能在聊天记录里找到一张电子合同最后一页签字页的图片,“上面只有我的签名,是我多次索要合同后,这个客服发给我的一个截图,上面一点合同内容也没有”。 她介绍,自己当时通过某家政服务平台请钟点工的时候,客服承诺,只需要一次性支付一笔2700元的服务年费,就可以享受“钟点工全年包换”的服务。这笔费用,比周女士平时找钟点工支付的中介费贵了1000多元。支付宝付款记录显示,周女士把这笔钱打给了该平台。 客服上门时并没有给过周女士纸质版合同,而是指导周女士通过一个链接完成了电子合同的签署。“客服说所有他讲给我听的合同内容都在电子合同上了,叫我直接签字。”周女士说。 周女士去年11月付费,而这名钟点工工作一个月后,就离职了。此后,周女士多次催促平台为其另行推荐钟点工无果,“每次问,都说正在找”。今年3月开始,这名客服开启了“微信不回、电话不接”的模式,“给他打了10多个电话,都不理”。 律师提醒:“没看清,不签字;没看懂,不签字” 媒体发现,有关这种电子合同签约过程中,消费者或当事人的投诉几乎都集中在“未被事先告知合同内容”和“找不到电子合同”上。一些电子合同的签订过程本身,就为消费者后续维权带来隐患。 合同示范文本库。图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相关律师表示,一般的纸质合同至少是A4纸大小,而电子合同通常只有手机屏幕大小,这给合同相对方阅读并理解合同内容带来挑战,“一份几十页的合同,即便是打印出来,不是专业律师也很难逐字逐条看下来,何况是一个普通人面对电子合同”。 电子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故签订合同前,双方应明晰合同中的约定,尤其是数字、金额等重要细节。 但大多数用户,不太懂得如何针对“构成欺诈”的问题进行取证。律师说,绝大部分个人缔约方在合同签署前,没有对缔约过程保留证据的意识,在发现自己可能受到欺诈后,也很难重新固定证据,因此很多人都面临“举证难”的问题,要么认亏继续履行合同,要么解除合同并支付给对方违约金。 这种情况在涉及电子合同时更甚,很多人在签署电子合同时,往往是在对方业务人员的指导下,在屏幕上点几下按钮,就完成了合同的签署。 律师提醒,每个人签约都要慎重对待,“没看清,不签字;没看懂,不签字”。当事人要对合同签约过程进行存证,有疑问的,要让对方解释清楚合同的意思。签署电子合同后,要保存好文件,以便未来维权时举证。 (透视社综合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报道) 编辑:刘淞菱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