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社·民生沸点】“试管婴儿”费纳入医保背后:“隐形”的不孕不育群体终被“看见”

2023-11-13 20:32:41 来源:透视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近日,广西宣布自11月1日起,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此前,北京、辽宁等地都曾发布过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入医保的政策。相关报告显示,中国近20年来不孕不育率已经由不足3%增加至18%左右,每6对育龄夫妻中就有一对夫妇面临生育困扰,我国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

  “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这背后,是不孕不育群体“隐形”多年,历经各种煎熬、纠结、痛苦求子的故事,终于逐步被“看见”的过程。

  等到了梦寐以求的宝宝

  也终于被“看见”

  “我想要一个女孩,甚至做梦梦见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秦晓燕说,梦里特别幸福,醒来,发现怀抱里空空的。

  备孕近1500天,曾崩溃流泪过无数次,秦晓燕终于看到了希望。

  今年11月,27岁的秦晓燕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一刻。作为“试管婴儿”准妈妈,这个月,专家为她培育成功的4个胚胎将择优植入体内。

  4个小小的胚胎,在她看来,这份迟来的生命礼物,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了。

  伴随着这个好消息而来的,还有广西“试管婴儿”部分费用纳入医保的消息。“这件事意义重大,我感觉很高兴,广西部分纳入医保了,那我们山东,将来也很可能会实现。”

  原来常常在人海中“隐形”的不孕不育群体,终于被看见了。

  2019年,经医生诊断,秦晓燕输卵管堵塞,加上肥胖带来的各种疾病,导致她受孕几率非常低。小夫妻开始了在医院和诊所之间的奔波,秦晓燕也辞职了。

  “我几乎每周都在就诊的路上,光治疗手术就做了多次。”秦晓燕说,这些事情,都是不敢跟外人说的秘密,担心别人说三道四。她就像从外界“隐形”了,很少出门和朋友相聚,社交越来越少。

  她还尝试过很多偏方,尽管中药苦到想吐,她还是每天都喝,坚持了整整一年,仍然无果而终。

  种种方法失败后,秦晓燕选择了试管婴儿。“这个群体有的人心理和经济压力都挺大,也有很多人有难言之隐,无法公开去表达。”秦晓燕说。

  “隐形”大军庞大

  不应成为难以启齿的事

  秦晓燕夫妇的求子路,仅是众多不孕不育夫妇中的一个缩影。

  今年37岁的何勇和妻子刘芳结婚已近10年。刚结婚时两人异地分居,一直没计划要孩子。如今,当夫妻俩决定要孩子时,却发现一直备孕失败。

  在医院检查后,何勇精子活力低,妻子的身体也有输卵管堵塞等种种问题……专家告诉他们,想通过自然怀孕的可能性极低了。

  这件事一开始让何勇感觉有些难以启齿,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就发现了这背后的“隐形”大军。他查阅数据发现,中国近20年来不孕不育率已经由不足3%增加至18%左右。

  根据北京大学乔杰院士团队的一项全国生殖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2007年至2020年间,每6对育龄夫妻中就有一对夫妇面临生育困扰,我国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

  何勇介绍,他的大部分朋友都幸运地通过试管婴儿顺利生下了宝宝。但也有一位朋友,已经连续9次做试管失败,花了很多钱,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孕不育不应该成为难以启齿的事儿,这个群体越来越大了,大家都应该多发声,多多被看见。”何勇说,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群体,了解这项技术,希望未来会有更多政策支持。

  有人为要孩子花费几十万

  甚至“掏空”家底

  对于不孕不育患者来说,最怕的是,孩子还没要上,钱不够了。为了要孩子“掏空”家底,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

  秦晓燕正是其中的一个。一次次偏方,一次次治疗,过去四年,小夫妻花了10多万,积蓄全掏空了。令秦晓燕愧疚的是,俩人不但没攒下钱,还要靠父母接济。

  秦晓燕常常跑医院,赚钱的事儿就只能由阿伟一个人撑着。阿伟在一家工厂打工,起早贪黑,只想多挣点钱交给妻子,让小家庭生活能好一点。但他每个月收入仅有三四千元,对于一个等待要宝宝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杯水车薪。

  “因为试管婴儿没有纳入医保,我们也不敢保证能不能一次成功,所以要多准备一点资金。”秦晓燕说,全家东拼西凑了10万元作为备用资金。

  幸运的是,秦晓燕找到了一位生殖专家求助,专家为她取出8个卵泡,一次就培育成功了4个胚胎。

  何勇的朋友,却没有秦晓燕这么幸运。连续做了多次试管全都失败,前后花了几十万。像这种情况,钱已经花出去了,因为沉没成本过高,他们更不愿意放弃了,一直苦苦坚持。

  秦晓燕说,在她身边,就有一些农村夫妇,因为担心试管婴儿费用高而选择一拖再拖,甚至错过最佳时机。

  “我以前一位同事,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掏不出做试管婴儿的费用,失去了要宝宝的机会。”秦晓燕感慨,转眼七八年过去,那位同事已经40多岁,至今还没有宝宝。

QQ截图20231113203123.png

  将胚胎装到冷冻载杆的尖端,放入液氮中。

QQ截图20231113203129.png

  胚胎“宝宝”被放入液氮罐中的专属位置冷冻保存。

QQ截图20231113203137.png

胚胎宝宝发育过程。

  全国多地逐步探索

  路虽长仍充满希望

  近几年,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话题备受关注,不少专家和不孕不育患者呼吁放开报销限制。

  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今年7月1日起,北京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北京市基本医保,按医保甲类纳入门诊报销。北京成为国内首个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范畴的城市。

  2023年11月1日起,广西“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又一次在全国引起关注。根据广西的政策来看,此次纳入医保的项目包括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限门诊,每人最多报销2次,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时,不设基金起付标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分别为70%、50%。

  虽然“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引起了巨大关注,但辅助生殖这类消费级医疗服务是否符合国家医保“保基本”的原则也有一定争议,真正落地也仍有挑战。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份,辽宁省医保局曾印发通知,拟将胚胎培养等18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辽宁省生育保险目录,后因“考虑生殖类项目比较特殊,情形复杂,待遇政策制定国内尚无成熟经验可借鉴,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配套的待遇政策”暂缓实行。北京相关政策也曾官宣后暂缓实行,一年后重新官宣实行。

  除了政府层面关注,一些医院自身也推出了针对不孕不育夫妻做试管婴儿的相关救助政策。在山东,有的医院开通了相关公益项目,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夫妇提供救助基金,尽最大努力帮助有生育愿望的特殊家庭实现生育梦想。

  “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背后涉及的群体和项目特殊,情形比较复杂,未来哪些家庭、哪些项目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都仍需谨慎论证。未来,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年轻的“试管婴儿”准妈妈秦晓燕表示,她对未来仍充满希望。(文中患者均为化名,图片均来源于海报新闻)

  (透视社综合海报新闻、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报道

  编辑:刘淞菱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