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社·绿色发展】生态优先 内蒙古蹚出发展新路

2022-12-06 20:37:44 来源:透视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郭煦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内蒙古有两道长城,一道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万里长城,另一道是我们正在打造的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此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中国这十年·内蒙古”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内蒙古横跨“三北”,草原面积超13亿亩、占全国的22%,森林近4亿亩、占全国的12%,湿地5700多万亩、占全国的16%,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均占全国的近1/4。“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是内蒙古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内蒙古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孙绍骋说。

每到春天,内蒙古重重新绿,万木争荣。南端的乌审旗桃花灼灼、柳条抽芽,中部的阴山下,粉白如霞、绿意萌发,北边的大兴安岭候鸟报到、冰雪渐消……一幅北国春光图渐次铺展。

360截图20221206203722646.jpg

摄影:宁颖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年均完成营造林1000万亩、种草3000万亩,均居全国第一;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5%,较2012年分别提高1.97和4.71个百分点,实现“双增长”;年均完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200万亩,占全国同期治理任务的40%以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减少”。沙尘暴天数由每年4.9天减少到0.6天。

同时,内蒙古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十年间单位GDP用能下降4.1%、用水下降40.7%、用地下降60%,创建绿色矿山、绿色园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年产量接近1000万吨,居全国前列。

“全国第一”“双增长”“双减少”,这就是内蒙古。

在内蒙古大地上肆意流淌的青绿,是呼之欲出的蓬勃生机。多年来,加快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内蒙古正全力以赴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复绿矿坑再现草原美景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总结出了一整套“既要复绿,更要‘富’绿”的矿山环境治理模式,不论是绿色矿山数量,还是质量,都位居全国前列,有力推动了煤炭产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向好。

内蒙古的夏天,总是让人心驰神往。行进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矿区的绿色巨变异常夺目。曾经的排土场、大矿坑披上了“绿衣”,与草原连成一整片,治理完毕的绿色矿山成了夏日草原美景的组成部分,甚至让人分辨不出是矿区还是草原。

近年来,内蒙古全力推动矿山生态修复,探索矿山治理新实践,让曾经生态遭到破坏的矿区,获得了新的发展希望。截至6月初,全区各地已建成绿色矿山360家,其中包含47家国家级绿色矿山。

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西部的扎赉诺尔露天煤矿历经百年开采,累计采煤约5200万吨,现已停产,因常年开采形成了一个面积约500公顷的硕大矿坑,采坑周边堆砌成多个排土场,总占地面积1276公顷,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人造天坑”。

“绝大部分土壤已演变为粉状的白碣土和煤矸土,这样的土质无法种植植物,是人们常说的生土,恢复草原生态不容易。”原露天矿矿长王俊武说。

裸露的“人造天坑”犹如草原的伤疤,如不治理,“天坑”会将片片草原吞下,吐出漫天的黄沙。

痛定思痛,为更好地治理矿坑,当地政府将露天矿地质环境治理纳入了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重点工程,矿坑隶属的扎赉诺尔煤业公司针对扎赉诺尔地处高寒地区特点,结合坑内和排土场的土壤多为工业废弃物且缺乏营养以及排土堆放存有落差的实际,借助专业机构力量,制定了综合治理方案。对露天煤矿土壤、边坡、地下水、生态等进行重点治理和修复,经过2年多的精准修复,露天矿坑生态环境逐渐好转,矿坑植被覆盖度由原来的0.8%恢复到80%以上,目前种植植物已由最初的10余种增加到现在的70余种。

如今,站在矿坑一角,草木皆绿、满目葱茏的醉人景象让人眼前一亮。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使这里的空气变得清新怡人。樟子松、紫叶稠李、云杉、糖槭及多种果树的种植,形成一道道绿色的屏障,曾经的“人造天坑”已成为绿色清新的“天然氧吧”。

走进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胜利一号露天矿,两湾碧水如蓝色哈达,萦绕着三座青山,草木葳蕤,花香氤氲。如果不是看到横跨东西的封闭式输煤皮带,很难发现这里其实是一座矿山。这座位于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国家级绿色矿山,仅2021年就投入近1亿元修复生态,相当于每生产1吨煤投入近4元生态修复成本。

近年来,内蒙古各盟市大大小小的矿山环境治理次第展开,宜草则草,宜林则林,结合科学种养提高植被覆盖率,草原上的块块“斑秃”逐渐变回片片“绿毯”。有的地区还创新思路方法,矿山变青山,矿区变景区。

位于乌兰浩特市的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坐落于几个废弃的矿坑中,当地充分利用矿坑地形地貌特点,通过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打造了天骏廊桥、花谷清泉和格桑花海等景点。景区负责人赵鹏军说:“经过3年治理,矿区变成71万平方米的花田,盛开时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响矿山生态治理战。2017年印发了全国首个以省级政府名义实施的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全区绿色矿山建设驶入快车道。2020年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矿山环境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全面治理各类矿山环境问题。2021年施行《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首次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条例,绿色矿山建设的法治体系、制度标准日趋完善。目前,内蒙古明确实施区域矿山生态修复、露天矿山集中开采区联排联治,禁止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矿产资源进行开发。

草原上的各大煤矿和非煤矿山纷纷行动起来,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正在扎紧绿色发展制度“笼子”。在锡林郭勒盟,当地出台《绿色矿山示范项目建设指导》《矿山植被恢复治理技术导则》等制度措施,大力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在霍林郭勒市,当地制发《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整改工作方案》,将33座矿山全部纳入整治范畴,组织党政干部包“山头”,定期督促推进,目前全市所有达到治理条件的矿山已全部复绿。

多元增绿致力绿色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与自然相融中和谐共生。。

秋日的青城处处展现着美景。北部大青山前坡“生态绿带”,位于其间的雅玛图森林公园,阳光照耀在森林深处,清新素雅的野花迎着阳光,绽放笑脸;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各种野生动物不时地在林草间穿行;南部大黑河“郊野花带”和丝路公园“文化轴带”,健步、骑行、赏景、休闲的人络绎不绝,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趣盎然的画面;东河西河小黑河“环城水带”两岸,各色绿植,展现着秋天五彩斑斓的艳美……这座城市里,一处处天然“大氧吧”跃然眼前。

2021年9月,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做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者、守护人。保持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之城。

随后,高屋建瓴,科学决策,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发布实施。加快建设北部大青山前坡“生态绿带”、南部大黑河“郊野花带”、东河西河小黑河“环城水带”和丝路公园“文化轴带”——“生态建设”成为青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生态”“环保”“绿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词,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和巨大的合力。

风倏然而起,清冽凉气来自贯穿市四区中心城区的东河、西河、小黑河连接成的“环城水带”,几只野鸭扑腾起翅膀。在“环城水带”,以成群野鸭为代表的“候鸟”近年来逐渐成为这里的常客。从河道狭窄、杂草丛生、违建紧邻,到现在一年四季,季季不同,季季都美;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这座城市与候鸟和谐共处的背后,是呼和浩特扎实推进生态治理的生动实践。

“环城水带”在为城市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空间、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生态产品。沿着“环城水带”,散步赏绿植,健身看夜景,在东河广场边享受城市滨河空间,已成为市民的又一乐趣。

从“生态绿带”到“环城水带”,从“郊野花带”到“文化轴带”,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一直是呼和浩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和“主旋律”。从夯基筑台到立柱架梁,首府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政策框架日益完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愈发坚定。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包头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潮澎湃,干劲十足。

包钢集团节能环保中心主管李鑫表示:“我们积极推进包钢环境治理工作和固废综合利用工作,努力提高包钢集团的固废污染防治水平和循环利用水平,助力包头市创建‘无废城市’。不断完善产业板块结构,以科技创新驱动包钢环境治理工作,提升企业环境治理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按照包钢‘2023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工作目标,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逐‘绿’前行,实现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

一个地区的发展任重道远,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面对“双碳”目标,2021年以来,包头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积极稳妥、扎扎实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全市“双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包头高质量发展“绿”意盎然。

同时,包头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中心在推进园林绿地建设营造宜居环境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建成各级各类公园、广场109个,市四区、稀土高新区1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广场67个;建成区绿地面积达848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达9461万平方米。

呼伦贝尔是我国原生态保存完好的地区之一,绿野广阔、林海莽莽、河湖润泽、黑土肥沃,构成了中国北方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绿色是呼伦贝尔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呼伦贝尔的责任和潜力。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守住绿水青山,优化革新产业,广大干部群众一路逐绿前行,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呼伦贝尔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73.1%提升到76.6%,高度由30.82厘米增加到36.69厘米,干草产量由115.97公斤/亩增加到126.66公斤/亩。

打造绿意流淌亮丽答卷

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的上汽红岩鄂尔多斯基地天隆工厂内,工人们正在组装、检测上汽红岩的第六代新能源重卡。“自1月份投产以来,我们已生产了100多台新能源重卡。目前,这些重卡已在煤炭、砂石料、城市渣土、集装箱运输等场景投入运营。”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总经理何宗军告诉记者,天隆工厂目前只是过渡期的生产线,公司正启动鄂尔多斯新能源重卡基地的建设工作,整个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鄂尔多斯市近年来有序落实“双碳”目标,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先行区。其中,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是当地转型发展、产业绿色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力点,产业园聚焦减碳产业,坚持头部引领、全产业链培育、集群发展,积极打造零碳产业城。

依托周边丰富的风、光资源,零碳产业园正积极争取新能源电力指标,计划高比例配置储能,探索建立园区微电网和绿电售电系统,逐步实现园区绿电供应。目前,美锦国鸿1.5吉瓦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项目下线生产,上汽红岩、悦驰整车制造过渡期生产线实现整车下线,隆基绿能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开工……产业园内“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正逐步做大做强做优。

“鄂尔多斯市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坚持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以‘双碳’目标倒逼产业转型,全力打造鄂尔多斯工业经济升级版。”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刘凤云表示。

在被称为“中国绿肺”的大兴安岭林区,森工集团先行先试,点“碳”成“金”。2021年,该集团通过自治区环境能源交易所挂牌销售VCS碳汇产品8笔,共计73.3万吨,交易额累计1465余万元。销售单价也从年初的每吨11.5元提高到42.42元。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每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6160亿元,其中“绿色碳库”总价值为1071.75亿元。良好的生态源源不断地创造着绿色GDP。

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内蒙古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黄河岸边的小渔村郝家窑村,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大工程和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不仅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也让自然风光变成美丽资源。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一起奔小康。

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45万亩梭梭不仅将乌兰布和沙漠移动的沙丘牢牢固定,在梭梭上人工接种的12万亩肉苁蓉亩收入更是达到了6000多元,是优质耕地收入的3倍,并且一次种植可以收获15年以上,实现了治沙与致富双赢。

在此前召开的“中国这十年·内蒙古”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王莉霞介绍,这10年,内蒙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一手抓护绿、扩绿,一手抓防污、治污,累计造林、治理草原、防沙治沙面积都是全国第一,全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国考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较2016年提高了22.9个百分点。“概括地讲,内蒙古实现了全区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双提高’,全区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王莉霞说。

孙绍骋表示,下一步,在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上,内蒙古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在增绿、治沙、转型、减排四个方面下功夫,到2025年完成草原生态建设任务6500万亩、营造林1400万亩、退化林修复2800万亩,今后两年治理沙化土地2650万亩以上。

  作者:《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煦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