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地铁照被AI一键脱衣传播 关注AI与女性安全,“造黄谣”要付法律代价

2023-03-28 16:22:27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王一 字号:T|T

  据@泾渭视频 报道:近日,广东广州。一女子在地铁上的照片被AI一键脱衣,造谣图在网络广泛传播引发关注。

26.jpg

  虽然AI一键脱衣相关软件早已被封禁,但网络上并不难找出替代品。有博主发视频称,在现今AI强大的算法下,时间、地点都对的上的情况下,伪造的谣言对普通人来说百口莫辩。

  法律代价

  “造黄谣”行为需要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受害者应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造黄谣”主要涉及以下法律问题:在刑事层面上,传播编排淫秽、侮辱信息,涉嫌诽谤罪、侮辱罪,若有大量传播并牟利的,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在行政层面,该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等;在民事层面,主要是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朱巍称,在具体案例中,公安机关会视造谣者的主观恶性、悔过程度、社会危害度等,综合考虑是否构成刑事犯罪,一旦构成,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并移交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不过,若造谣者的行为构成的是侮辱罪或诽谤罪,则需要受害者提起自诉。“社会影响较为恶劣的,自诉转公诉也有可能,如2020年的杭州谷女士被造谣出轨快递员一案就是这种情况。”朱巍说。

  北京隆安(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伟杰表示,受害者若发现自己被“造黄谣”,要在第一时间报警求助,随后可通过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陈伟杰强调,发现被造谣,应注意及时保存证据,可通过截屏、下载等方式保留相关图片、视频以作维权使用。

  “造黄谣”事件为何频发?朱巍认为,造谣者多会在境外平台进行传播,存在一些“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在陈伟杰看来,造谣频发或许也与犯罪成本较低有关,在实践操作中,若造谣者未造成恶劣后果,公安机关的处罚不会太重。陈伟杰说,为震慑打击造谣传谣行为,“可能需要加强执法,同时做好普法宣传工作”。

  此外,“造黄谣”背后很可能还存在一个网络色情产业链,要最大限度遏制“造黄谣”传播牟利的空间,就必须对这条黑灰产业链重拳出击。

  (图源网络 中国小康网综合@泾渭视频、羊城晚报)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