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小时候打过的“屁股针”吗?你有没有感受过被“屁股针”支配的恐惧? 近日,话题“屁股针为什么消失了”勾起了网友们对屁股针的回忆:“一个字——怕!”“疼且羞耻”“痛到跳起来,针还在屁股上……” 小时候经常打的“屁股针”,那么现在怎么越来越少见了? “屁股针”为什么不常打了 屁股针其实叫做肌内注射,是一种将药物直接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可以使药物快速吸收和分布。 肌内注射,是一种保守、相对安全的注射方式。由于肌肉吸收速度比静脉慢很多,肌内注射可以有效减轻过敏反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屁股针”已经退到了次要地位,这和以下几个原因都有关系: 部分药物“更新”了 当年一些必须通过“屁股针”注射的药物被淘汰,部分青霉素类药物,被各种头孢替代。头孢的安全性高于青霉素,因此没有必要肌内注射。 疼痛感较强 屁股针要突破厚达3厘米左右的皮肤和脂肪组织,才能到达肌肉。注射时,针头有2/3会扎进皮肤内,疼痛感相对较强。 另外,屁股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每次打完针之后不少患者都觉得半边屁股又麻又痛。 可能刺激神经 屁股内侧有一根坐骨神经,如果打针的技术不成熟或者方法不对,可能刺激到坐骨神经,造成神经损伤,甚至影响走路。 容易造成尴尬 在臀部注射需要患者脱裤子,在一些相对不私密的公共注射室,患者隐私面临挑战。 其实,屁股针并没有消失,只是需要用到这种注射方式的场景变少了。你害怕打针吗?医生介绍,晕针是比较常见临床表现,其主要原因是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出于心理原因害怕打针的疼痛感导致晕针表现,害怕打针可不是矫情。 (中国小康网综合生命时报、@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