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4月25日电 题:“由黑变白”:科技赋能助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新华社记者刘海、王雪飞 走进位于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泰和新材宁东产业园,展厅里陈列着以氨纶为材料制成的瑜伽服、游泳衣、婴儿纸尿裤等产品。 这是宁夏宁东泰和新材有限公司氨纶生产车间(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氨纶是具有优异弹性的合成纤维,其高伸长、高回弹的特性可显著改善织物性能。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种白如凝脂、拉伸力强的纺织材料,其原料竟源于黑色的煤炭。 位于中国西北的宁夏已探明煤炭资源量超过340亿吨,居全国第八位。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中国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也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在科技赋能下,现代煤化工技术拥有了神奇的“魔力”,能把煤炭通过液化、提取、硝化、氧化、还原、提纯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加工过程,变成氨纶、对位芳纶等化纤材料的重要原料来源,实现了“由黑变白”的华丽变身。 泰和新材氨纶事业部生产管理部经理张国军说,企业选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因为这里区域能源优势明显,有完整的煤化工产业链,生产氨纶约95%的原料都可以在宁东找到。 这是宁夏宁东泰和新材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内在进行自动化分拣包装(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走进公司纺丝车间,高速运转的卷绕机将细如发丝的氨纶丝飞快缠绕在纸筒上。穿梭于生产线之间的自动落筒机根据设置好的程序相继完成识别满卷、自动落筒、更换新筒、自动包装等流程。机器运转繁忙,现场几乎看不到工人。 车间主任李喜乐介绍,受益于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效率明显提升。“我们的目标是每年为下游企业生产3万吨氨纶丝。”李喜乐说。 近年来,企业重点打造集差别化氨纶、高性能芳纶及其上下游产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煤化工向新材料产业深度转化、融合发展。 “我们在传统纺织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氨纶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宽,科技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助力。”张国军说。 除了氨纶,企业的主打产品还包括芳纶,这是一种同样以煤炭为原料的高性能纤维,以其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本质阻燃等优异特性,在汽车工业、轨道交通、信息技术、安全防护等领域广泛应用。 从“一块煤”到“一根丝”,一条高性能纤维新材料产业链在延伸。泰和新材的故事只是科技赋能助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多家企业将煤炭作为化工原料,通过研发新技术,发展以煤制油、煤基烯烃等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产出甲醇、烯烃等初级产品,高端纺织及化纤制品等精细化工产品,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这是泰和新材宁东产业园园区一角(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以煤制油为例,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联合20余家单位协同攻关的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攻克了煤制油过程中37项关键技术,自2016年投产运行以来,年转化煤炭2400万吨,占宁夏煤炭年产量四分之一,吨煤转化成油的价值提升7倍,推动了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 如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生产能力达到每年2800万吨以上,形成中国最大的煤制油和煤基烯烃生产基地,构建了煤化工与煤炭开采、电力、石化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