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长期保存 我国有了国外数字科技文献“备份”

2021-10-25 10:33:5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陆成宽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1日电 当前,数字科技文献已经成为科研人员使用的主流数据资源,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设施,并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战略资源。然而,数字科技文献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网络攻击、技术故障、人为失误等都可能导致数字文献无法获取。

  10月19日至22日,第十七届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数字科技文献长期保存的必要性、挑战、趋势和战略等问题展开研讨。

  可以说,科研人员如今已经离不开数字文献资源。在会议执行主席、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张晓林看来,数字文献资源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能力,但同时我国用户对国际数字科技文献的获取处在多种复杂因素的高度威胁下,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在我国本土的长期可靠保存和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正如会议荣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津培所言,数字化在经济发展、科研教育等各个领域取得巨大发展,促进了信息、知识、数据、方法、工具等各类资源的开放共享。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成多个大型科技文献资源协同保障体系,形成稳定的国家科技文献保障能力。然而,丰富的数字资源类型、内容,复杂的权益关系,不断强化的关联服务功能等对数字资源的可靠长期保存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此,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提前布局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研究,并启动了国家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体系(NDPP)建设。

  如今,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牵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承建的国家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系统已初步建成,在中国本土稳定保存了国内外68家出版社的主要科技文献数据库,为中国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会上,程津培表示,参会代表愿就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等议题扩大和深化与各国同行的共识与合作,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共同促进全球科学共同体的发展及合作共赢,推进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可靠保存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作出更大贡献。

  事实上,中国科学院一直以来都重视数字资源的保存与发展,现已成为国家数字科技文献长期保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指出,中国科技投入、科研论文产出和质量、技术创新水平等都得到迅速提高。中国科学院正加快发展数字科研基础设施,全面推进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这为中国科技发展、也为服务全球科技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陆成宽)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