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共同体”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

2023-12-03 10:00:27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郑良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12月3日讯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浙江乡村振兴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如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大潮中,打造乡村共同体成为浙江进一步创新引领乡村发展的重要路径。

图片24.png

图:论坛现场

  11月27日,在杭州举行的“新时代乡村共同体白马湖论坛”就此进行了热烈讨论。围绕“多元创新构建乡村共同体”“地方创生驱动文创白马湖”等主题,分别邀请九位乡村振兴领域头部企业负责人和六位知名专家做了经验分享。

  乡村共同体的“白马湖”样本

图片25.png

图:余伟忠发言

  在论坛上,中国美术学院城乡统筹综合研究院执行院长余伟忠阐述了“新时代乡村共同体”的涵义,他表示,新时代乡村共同体是将一个区域内的乡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一个“共同联盟”,进行“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和“共同运营”,从而打造出区域乡村的“共同品牌”,成为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多方共赢的三生融合发展共同体。

  “新时代乡村共同体”理念由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天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次提出,这是基于十五年来在白马湖的乡村振兴实践和经验总结。

  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在白马湖这片土地上开展艺术创生实践。白马湖以“宜业、宜居、宜游、宜文”为发展定位,通过设计团队的艺术设计赋能,推动城乡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机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形成独特的白马湖模式。

图片26.png

图:白马湖

  本次论坛就是在白马湖模式上的迭代创新,旨在为浙江乃至全国乡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白马湖新实践、新智慧。那么,什么是白马湖模式?余伟忠表示,白马湖模式可以总结为4个有利于: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原住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文化创意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做法有:

  其一,跨域联动。善谋全局者,必先谋一域。白马湖所在的杭州滨江区通过以白马湖这一个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全域生态治理。湖区周边6个村庄全面完成整村拆迁,2个农转居安置小区、1个过渡房片区完成截污纳管、污水零直排改造等工作,涉及整治陆地水域面积达1000余亩,在源头上杜绝各类面源污染侵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形成两区—两委—三办—四街的白马湖水域生态治理工作网络。在西白马湖建成AAA级景区的基础上,以东白马湖为跨区联动主阵地,完成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岸线管理保护等10个重点治理项目。

  其二,突出主题。乡村要突出特色才能差异化发展,艺术赋能是白马湖模式成功的动力之源。通过艺术加持,白马湖打通“美丽河湖”向“美丽经济”转化通道,拓宽数字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延伸新的文化产业链,实现“共美”向“共富”的迭代升级。目前,已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核心园区、杭州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基地核心区四个“国字号”平台。其中,农居SOHO成为白马湖模式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形成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多元现代服务业为辅,集聚中国动漫博物馆、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网络作家村等“国字号”文化品牌。

  其三,文旅融合。文旅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融入文旅整体开发,是打造“白马湖模式”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打造城市乡村景观带,将农耕文化植入白马湖湖区整治方案之中,改造硬质驳坎为自然式驳坎,在渔村炊袅和春华秋实地块大面积种植了向日葵、油菜花、桃树、梨树、柿子等观赏性较强的农作物,唤醒了白马湖地区原有的历史风貌。如今,白马湖公园早已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另一方面,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白马湖文化典故命名了一批道路、桥梁,结合白马湖、冠山寺、长河老街、井山坞等人文历史景点,串联白马湖片区亲水绿道8.7公里,形成“一河一趣、寄情山水”的历史文化游线。咫尺之间,便能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共同体”视域下的乡村振兴路径

  乡村振兴是整体的振兴,尤其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区域,其发展是一荣俱荣的,共同体是必然趋势,联合起来的乡村如何携手振兴?乡村振兴领域头部企业负责人就此做了分享。

图片27.png

图:企业家做分享

  其一,“生活+”把乡村打造成新生活体验地。天尚集团董事长鲍力认为,乡村共同体应该以人为本,通过一到两个核心村联动周边乡村,共同规划、共同品牌、共同运营、共同治理、共同平台、共同人才,进行资源统筹、业态互补、文化融合、生态共建、成果共享,打造以当地特色文化为IP的乡村生活方式的体验目的地;内容创意综合实践者雷建华以古堰画乡为例介绍乡村运营,他表示,个体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边界的塑造,只有尊重个体生活方式的塑造和维护,才能稳固地塑造出有质量的社会空间和产业未来。运营可以让乡村重塑成为个人生活空间和未来产业空间。

  其二,“农业+”把乡村打造成优品供应地。米食味品鉴大会首席代表杨关表示,要想让真正好的农产品走出去,需要在特定条件的村庄中打造样板,通过标准化农产品,实现农产品的差异化,规范农产品市场,让优质产品走出去,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实现农产品到城市,城市反哺乡村的良性循环;趣村游集团执行总裁汪崇斌表示,乡村振兴核心在于人和产业,农业是乡村产业的主业,要选择合适的品牌化项目,如选择乌米并进行认养,给农民带来回报和认可。

  其三,“旅游+”把乡村打造成栖居地。游侠客文化集团董事长叶万红从旅游+乡村的视角阐述乡村振兴。民宿是乡村发展的一个载体,不仅是简单解决住宿、休闲的空间,也可以把乡村作为旅行目的地,让人们回归乡村休憩居住。通过乡村民宿、营地建设衍生到乡村运营;艾绿集团执行总裁詹鹤用多个案例讲述了艾绿集团在美好乡村综合体道路上的耕耘。美好生活综合体,是新自然度假综合体,基于新自然理念,汇聚“康养、农业、文体、公益”等多产业要素,打造一站式度假旅游目的地。

  其四,“平台+”把乡村打造成共富地。永安村农村职业经理人刘松表示,在做好永安村运营后,通过组织+人才+平台这种方式带动周边7个村,成立合股公司,成功实现8个村抱团共富。同时,把8个村做成样板,与社会资本合资成立公司,专注做乡村运营人才的培养和体系化服务,将永安村模式推广到区外、市外、省外。

  乡村振兴的未来创新风口

  在“地方创生驱动文创白马湖”主旨演讲环节,六位专家重点讨论了乡村振兴的未来风口,包括主题创新、机制创新、生产创新、品牌创新、数字创新等。

图片28.png

图:专家做主旨演讲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宋建明围绕地方叙事与设计展开,他表示,设计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的力量。并以法国普罗旺斯夏季薰衣草产业和南特朴德府戏剧主题公园为案例,强调在未来的乡村高质量发展中离不开主题设计,乡村结合在地优势选择适合的发展主题尤为关键。

  中国特色民企发展大讲堂组织委员会党组成员、主任研究员张文平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阐述了乡村发展的潜力。强调乡村具有后发优势,要利用乡村的生态环境等独特优势,积极引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为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基。

  《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围绕体制机制创新,从六组辩证关系解码乡村振兴工作。他强调解读好城市与乡村、主业与多业、物质与精神、保护与发展、传承与未来、行政与市场六组关系是理解浙江乡村振兴的六组密码,其精神实质就是真正以人民群众利益诉求为导向,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式,倒逼政府职能转变,从而实现治理的目标。通过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建立数字平台、打造乡村运营商队伍、培育地方的乡村营商环境、推动新“三位一体”模式促成“有为政府+有效市场”。

  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会长蒋文龙围绕乡村品牌化经营进行阐述。品牌化经营是以乡村的物理空间作为载体,以个性化、差异化作为手段,以村庄内所有资源,如生态、文化、产业、旅游等作为要素支撑。做到品牌化经营,需要产业+文化,使产业主题化,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展开休闲、观光、采摘、研学;使文脉在地化,通过创意塑造品牌形象,利用历史文脉构建品牌传播,让文脉与产业贯通,最终形成强大的乡村品牌IP。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俞坚提出三美共创的系统创新:美境共生中的风景转化、美艺共融中的民艺活化、美育共创中的重塑日常。立足乡村特色的资源联动、强调创新赋能的拓展联动,以及地方统筹推进的品牌联动。具体体现在新乡人、回乡人、原乡人的美育共建,乡村人工态、自然态、数字态的美境共生,以及乡村一产、二产、三产的美艺共融。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胡惠君以沙县小吃为切口,阐述沙县小吃通过数字化走向世界。通过“云上沙县”,实现线上点单,减少人力,增加营收;制作SAAS系统,实现系统的税收,物流的配送,运营的管理,业务的数字化和产品数字化,形成独立的源代码,与门店的收益融合,具有了金融的属性;建立了生态系统,使得沙县具有完整的供应链。数字经济可以使特色农业、乡村的旅游业等各行各业可以产生融合,形成智能工厂、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所以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与会嘉宾和各企业负责人认为,通过新时代乡村共同体白马湖论坛一天的主题演讲和主旨分享,进一步明确了乡村共同体的目标,厘清乡村共同体的概念、内涵和路径,因此具有更为明晰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创意思维。此次新时代乡村共同体白马湖论坛理念新颖、内涵丰富、是一场观点碰撞、思想激荡的精彩论坛。期待乡村建设共同运营的新方向、新路径、新思路加以落实,从而为新时代乡村共同体的创建营造良好的条件。(郑良)

  编辑:杨嘉佳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