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网友收到“强制枪毙”诈骗短信,在网上引发热议。5月25日晚,话题#枪决通知短信#,冲上了热搜第一。 ▲图源:新浪微博截图 这则“离谱”的短信是这样写的: “因您信货诈骗,缺席出庭,已通过‘天网’定位具体位置现已通知当地执法部门和司法人员(魏军,王琳,郭文桢)携带枪支带队,执行上门强制击毙,详情抖音搜索《执行风暴》或关注‘中国法院网’了解详情,14点前自行app结清全部欠款可撤销执行。” ▲图源:@平安北京 25日,@平安北京 就此事回应表示:“就这,能说点什么?无语死了……真的无语死了……” ▲图源:@平安北京 @平安北京 还直接亮出了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图源:@平安北京 有网友表示,最近的确收到过类似短信,太无语了!也有网友调侃:“这仨人挺忙啊” ▲图源:@平安北京 ▲网友评论 图源网络 有网友发现怎么还写出了“信货”,不是信贷吗?于是有网友猜测可能写“信贷”会被标记为诈骗信息,所以故意打错。 ▲网友评论 图源网络 上述骗局着实离谱,不过生活中,大家常常会遇到一些精心伪装设计的骗局,让人防不胜防,对缺乏足够辨识力的人来说很容易上当受骗。 AI诈骗正在爆发,要当心! 5月22日话题#AI诈骗正在爆发#冲上微博热搜。 ▲新浪微博截图 据“平安包头”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包头市公安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局发布一起使用智能AI技术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 4月20日中午,郭先生的好友突然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他,自己的朋友在外地竞标,需要430万保证金,且需要公对公账户过账,想要借郭先生公司的账户走账。基于对好友的信任,加上已经视频聊天核实了身份,郭先生没有核实钱款是否到账,就分两笔把430万转到了好友朋友的银行卡上。郭先生拨打好友电话,才知道被骗。骗子通过智能AI换脸和拟声技术,佯装好友对他实施了诈骗。 “从头到尾都没有和我提借钱的事情,就说会先把钱给我打过来,再让我给他朋友账户转过去,而且当时是给我打了视频的,我在视频中也确认了面孔和声音,所以才放松了戒备”,郭先生说。 幸运的是,接到报警后,福州、包头两地警银迅速启动止付机制,成功止付拦截336.84万元,但仍有93.16万元被转移,目前正在全力追缴中。 如何防范? 多重验证,确认身份 如果有人要求你分享个人身份信息,如你的地址、出生日期或名字,要小心; 对突如其来的电话保持警惕,即使是来自你认识的人,因为来电显示的号码可能是伪造的; 网络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多种沟通渠道核验对方身份,一旦发现风险,及时报警求助; 如果有人自称“熟人”、“领导”通过社交软件、短信以各种理由诱导你汇款,务必通过电话、见面等途径核实确认,不要未经核实随意转账汇款,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 保护信息,避免诱惑 不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不过度公开或分享动图、视频等; 陌生链接不要点,陌生软件不要下载,陌生好友不要随便加,防止手机、电脑中病毒,微信、QQ等被盗号;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公检法没有安全账户,警察不会网上办案,如果有网络警察说你犯事了,让他联系你当地的派出所,你也可以主动打110咨询; 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立即拨打96110报警。 (中国小康网微信公众号综合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平安北京、“平安包头”微信公众号) 编辑:周经韬 审核:田苑淯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