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 “我国首次发现奥密克戎新亚型”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为何会出现此情况 口罩能“解放”吗 该如何有效预防 一起来看 ↓↓↓ 3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发布最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China CDC weekly)》,2月14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采集并送检的样本中检测到奥密克戎毒株的共同感染。 ● 2022年12月23日,这位患者报告食欲不佳; ● 12月29日,出现疲劳、咳嗽,新冠感染检测呈阳性; ● 2023年1月4日,患者出现寒战和发烧(体温38.9℃),并伴有咳嗽症状,住进云阳县中医医院但未明显好转; ● 1月5日出院; ● 1月6日,该患者住进重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传染病科; ● 1月6日~2月12日,8次核酸检测呈阳性。 研究人员于2023年1月28日和2月7日从患者身上采集上呼吸道样本,分别命名为YB20230158和YB20230202,这两个样本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分支,不同于奥密克戎亚变体BA.5.2.48和BF.7.14。突变位点分析显示,两个样本都含有奥密克戎亚变体BA.5.2.48和BF.7.14的特异性定义位点,患者同时感染了奥密克戎亚变体BA.5.2.48和BF.7.14。 文章称,目前在重庆流行的主要严重急性呼吸系综合征病毒2型毒株为BA.5.2.48(>90%),其次为BF.7.14(约3.8%)。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关于BA.5.2.48和BF.7.14共同感染的报告,特别是在重庆,BF.7.14比例相对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BA.5.2.48、BF.7.14也是目前我国本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3月11日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3月9日,全国共报送2241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59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50.4%)、BF.7.14(26.1%)和DY.1(8.8%)。 一位感染科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同一时间感染两种奥密克戎变体的情况是很少见,但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是有可能发生的。上述重庆这例病人的病情并不算严重,或许说明即使同时感染两种变体也不会导致病情加重。不过,该专家仍提示称,目前仍需要重视对免疫低下群体的监测,另外同时重视免疫低下的群体防护。 上述报告亦提示称,监测新冠变种应作为识别合并感染和重组病例的重要策略。随着各种变异在一个地区共同循环的风险继续增加,监测新冠变异,特别是对有免疫缺陷的关键人群的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下情形尤其应佩戴口罩 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就实施“乙类乙管”之后,是否有必要继续戴口罩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回应表示,当前国内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处于不同流行阶段,仍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尤其在以下情形: 一是进入医院、商场超市、室内会场、机场车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时,需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等级口罩; 二是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 三是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感染相关症状时; 四是近距离接触或护理有新冠感染者或有相关症状者时; 五是医务工作者,交通运输、商场、超市、餐饮、旅游、保洁、快递等从事公众服务及密闭场所工作人员。 此外,在公共场所还需要继续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以及环境通风消毒、清洁等防护措施。 目前正是春季流感多发期 请各位朋友务必加强防护避免“重阳”哦 新闻延伸: 北京并未出现流感重症高峰 近期,流感病毒较活跃。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北京流感重症高峰并没有出现。普通人群感染流感,通常可以在一周内康复。 李侗曾称,实际上,以往每年都会出现季节性流感高峰。流感病毒本身没有发生明显变异。今年春节之后,随着大中小学开学,人们旅游、探亲、聚会等活动增多,这种行为方式的改变和这次流感疫情的流行有关。“过去三年,我们通过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减少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比例下降了。此外,人们接种疫苗的意愿也下降了,对于流感病毒的抵抗力也随之下降,造成出现大量易感人群。可能这就是大家感觉这次流感疫情比较严重的原因。” 李侗曾介绍,重症病例的高风险人群主要是65岁以上的老人,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儿童);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孕妇以及刚生完宝宝两周内的产妇、肥胖人群等。这些人群如果感染了流感或者怀疑是流感,建议尽早地抗病毒治疗。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重症病例的高风险人群在流感季节来临之前完成疫苗接种,且每年要接种。 市民一旦出现如发烧、咳嗽、咽痛、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不要带病上班、上学,避免传染他人。居家休息期间,要和家人保持距离;可以使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如解热镇痛、化痰止咳类的药物,并多休息、适当多饮水。如果曾和流感病例在没戴口罩的情况下发生近距离接触,叫做发生了“流感暴露”。做好“暴露后预防”也很重要。 有效切断流感病毒传播途径:做好个人防护,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勤开窗通风、注意咳嗽礼仪、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高发期减少不必要聚集。需要提示的是,环境中可能存在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可能通过手接触传播,提醒大家做好手卫生。 (小康头条微信公众号综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第一财经、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新闻广播) 编辑:王芳 校对:周经韬 审核:田苑淯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