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卡夫卡和卡尔维诺齐名 虽然失明却一生与图书馆结缘

2021-12-06 09:42:03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子华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1899年8月24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诞生了一个叫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男孩。

博尔赫斯受家庭熏陶,自幼热爱读书写作,很小就显露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文学才华。

  1901年,博尔赫斯全家从图库曼大街840号外祖父家,迁到首都北部的巴勒莫区塞拉诺大街的一幢高大宽敞、带有花园的两层楼房,作家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父亲在这幢舒适的楼房里专辟了一间图书室,内藏大量的珍贵文学名著,博尔赫斯得以从祖母和英籍女教师那里听读欣赏,未几便自行埋首涉猎,乐此不疲。

1638754861277177.jpg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7岁时,他用英文缩写了一篇希腊神话,8岁,根据《堂吉诃德》,用西班牙文写了一篇叫做《致命的护眼罩》的故事,译文署名豪尔赫·博尔赫斯,其译笔成熟,竟被认为出自其父的手笔。9岁的时候,他进入正式的学堂,直接读4年级,开始系统地学习西班牙和阿根廷的古典文学。

  1914年,博尔赫斯父亲因眼疾几乎完全失明,决定退休,所以他随全家赴欧洲,遍游英、法之后,定居瑞士日内瓦。博尔赫斯正式上中学,攻读法、德、拉丁等诸多语文。凭借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好学的博尔赫斯如虎添翼,如饥似渴地浏览世界名著。他读都德、左拉、莫泊桑、雨果、福楼拜,读托马斯·卡莱尔、切斯特曼、斯蒂文森、吉卜林、托马斯·德·昆西,读爱伦·坡、沃尔特·惠特曼,读海涅、梅林克、叔本华、尼采……这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出自阿根廷盲学者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与卡夫卡、卡尔维诺并称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三大家,近90岁的生命长度,使他的创作几乎跨越一个世纪,为人类留下了真正等身的煌煌巨著,《小径分叉的花园》、《巴比伦彩票》《巴别图书馆》等迷宫似的文字世界,都是在他目盲的状态下创作的,而作品的最终完成,都离不开他的母亲。

  博尔赫斯出生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库曼大街,如今这条街被命名为“博尔赫斯大街”。博尔赫斯的母亲莱奥诺拉是西班牙后裔,一位有着西班牙坚强性格的知识女性。小时候的博尔赫斯,生活在一个图书馆般的家庭环境,得以阅读大量世界名著。母亲的悉心培养,让博尔赫斯十分早慧。

  博尔赫斯从22岁开始从事图书馆工作,一直到56岁出任阿根庭国家图书馆馆长,从此过上了“坐拥80万卷书海”的生活。

  然而,从小就有家族遗传史视力疾病的博尔赫斯,在57岁那年,双目完全失明了。这时他的日常行动、学术研究、创作生活都受到了前所唯有的影响。他无奈地形容自己:“我的失明就像一个漫长的黄昏。”

  80岁高龄的老母亲莱奥诺拉,在进入暮年的儿子最需要的时刻,来到了他的身边。这时,你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位老年学者在过马路,而一位更加年迈的老妇人在搀扶引领着着他,走进阿根廷国家图书馆。

  这些只是外人看到的情景,外人看不到的是,莱奥诺拉每天为他阅读,记录他的口头创作;带他去饭店吃饭,向他描述杯盘刀叉和盘中食物的位置。老母亲担当起了秘书的角色,数十年来为他读书念报、记录谈话、整理文稿,陪他上班、散步乃至出国访问。直到博尔赫斯遇到了红颜知己玛丽亚·儿玉,100岁的老母亲才放心离去,让这位伟大的女性接替了照顾博尔赫斯生命最后十年的重任。母亲与妻子的爱心接力,守护了这位与卡夫卡和卡尔维诺齐名的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子华)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