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奔小康】江西浮梁:被乡创激活的千年古城

2021-07-24 12:12:44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谈乐炎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谈乐炎 江西浮梁报道

  浮梁在文化建设软实力上,敢于尝鲜也善于精准投资,这在县域层面是不多见的。

  绿色的青苔、古朴的房屋、斑驳的牌坊、大红的灯笼和绸带交相辉映,在江西浮梁县苍溪村行走,有一种时光穿越感。

  这是一场名为《幻乡·沧溪风华录》的大型国风沉浸式游戏体验,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与国风策划机构风雅六合文化共同打造。在保留沧溪村古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主办方进行多维氛围实景搭建,通过3条主线和160多个支线,将祠堂、茶铺、擂台场、后山烟雨亭、朱门府邸、藏书阁等村内人文标的与自然景观串联,浮梁沧溪村的千年历史逐渐被打开。

  字里行间“有水有木”的浮梁,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东北部,千年瓷茶文化、千年县衙文化、千年农耕文化、千年理学文化、千年商业文化的历史积淀,使得浮梁厚重而内敛。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白居易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名句。

  这些千年传承的优秀历史文化,都隐藏于浮梁一个个古历史村落中,如何将“文化赋能乡村”,是浮梁县委书记胡春平重点考虑的问题,而这场《幻乡·沧溪风华录》,则被视为乡创给浮梁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的一个有益尝试。

1.jpg

  “唤醒”的潜力 浮梁文化底蕴深厚,虽沉寂却有生命力,虽一隅却又全局性。供图/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

  “千年红”唤醒沉睡的土地

  作为千年古城,浮梁县拥有一定文化积淀的古村落百余个,其中特色鲜明、底蕴深厚、古建筑保留较完整的古村落就有40多个。“在乡村固有的资源或优势中,生态与文化并驾齐驱,这两者在乡村有着天然的存在,又因为乡村发展慢而得以保留。”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胡钰表示:“浮梁文化底蕴深厚,虽沉寂却有生命力,虽一隅却有全局性,通过现代文化创意要素导入,可以有效挖掘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探索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2021年春节,一场名为“浮梁红·守千年”的线上节庆文化新体验吸引了亿万网友的关注——随着浮梁第一代网红“白居易”身着汉服漫步在浮梁古村落中,李方也穿越千年,品味了赣剧春回大地,观赏了史子园的采茶舞,听见了悠扬的琴箫合奏,听见了传统的乡音乡曲……

  这次活动源自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自2020年提出的“中国节日发展创意计划”,希望通过中国传统节日焕新来推动整个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这个创意与浮梁县委县政府一拍即合,胡春平亲自取名“浮梁红·守千年”。

  浮梁深度挖掘以港口村、沧溪村、严台村为核心的浮梁过大年民俗与传统,共探疫情期间过节新方式,集合了北京、上海、深圳等30个机构参与共创,动员了356名村民参与直播,打造了200多个短视频、微记录和微剧:在线上,浮梁与央视网合作打造“云村晚”,探秘浮梁县千年之貌,实现特色文化的全面立体呈现;除此之外利用数字技术聚集传统庙会的新年氛围,推动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新节日体验,吸引年轻人参与,打造新潮庙会体验。

  “浮梁红·守千年”项目总策划、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浮梁乡创基地主任殷秩松表示,盘活文化资产、孵化优质内容、打造内容矩阵,由点拓面、连线成片、辐射全域,落实一次多渠道共举的IP盛典,这是浮梁乡创的一次重要实践。

  “中国现在不是乡村太多了,而是乡村不够好。”胡钰表示,大多数乡村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魅力,乡创就是要以全新的观念、全社会的力量、全身心的投入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胡春平表示,浮梁的未来重点在乡村、希望在田野。下一步浮梁就是要用乡创的制度推动人才振兴。殷秩松也表示:“浮梁在文化建设软实力上,敢于尝鲜也善于精准投资,这在县域层面是不多见的。”

  乡创智库团

  胡春平表示,浮梁县的乡村振兴模式是“四架马车”围绕“五个振兴”——乡创制度围绕组织振兴;浮梁田园计划围绕人才振兴、文化振兴;文创经济围绕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两山”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产业振兴、生态振兴,而人才振兴,则被胡春平认为是其重中之重。

  “如今在乡村空心化的大背景之下,乡创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乡村引进新的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观念与要素。”殷秩松说。

  2020年10月,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基于其之前在各地的乡创实践,和浮梁县委、县政府共同探索出乡创特派员制度这一首创性的制度,其目的在于探索文化创意进入乡村的制度性保障,实现从自发到有组织的转变、从零散到系统的转变、从展示性到带动性的转变。

  很快,全国各地有志于乡村建设的人慕名而来浮梁,经过双方深入的接触了解,第一批26名乡创特派员应运而生。

  “好钢用在刀刃上。”基于每个乡创特派员的业务领域及自身特点,浮梁将每个特派员分配至与之相适应的乡创领域——以寒溪村为例,作为乡创特派员的瀚和文化董事长孙倩,她在村里发起的“艺术在浮梁2021”艺术节项目,吸引来自5个国家的26位艺术家进入乡村创作。她是将日本大地艺术经验和理念代入浮梁的“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者。为浮梁县量身打造一个通过文化艺术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区域性样板项目,是孙倩及其团队的目标。

  胡钰解释道,乡创特派员制度虽然借鉴了20年前源起福建的“科技特派员”制度,但与其不同的是,科技特派员制度主要以科技作为带动要素,乡创特派员制度则以文化作为主要动力,兼顾其他要素共同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当引入乡创特派员制度后,浮梁的传统文化之水被充分挖掘,这种影响力“激活”了本地的村民。沧溪村一年老村民表示,参与了《幻乡·沧溪风华录》实景游戏体验后,他看到了久违“热闹”而有“文化”的沧溪,他为自己村有这样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

  “文艺范”如何“变现”?

  “做文化软实力不是终极目的,它是产业兴旺的一个借助手段,文化赋能乡村,最终要走上产业兴旺之路,”殷秩松表示。

  毋庸置疑,如何将软文化“变现”,是摆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的重要挑战。

  浮梁自古瓷茶文化闻名于世,一直以来,浮梁县以茶为突破口,将优势资源转变为优势产业,再将优势产业转变为主导产业,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升经济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仅鼓励传统茶产业发展是不够的,2020年以来,浮梁县在乡创理念的构思下,进一步通过节日活动将“茶”的优势与文化相结合,并基于茶、竹等资源优势打造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平台。

  基于对浮梁县生态资源的考察,结合浮梁县“十四五”规划所提出的“建设两山型现代产业体系”,浮梁进一步提出打造“两山”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即在生态和环保的前提下,以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禀赋为依托,以科创和文创双驱动,来探索在地资源的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让资源更值钱,更能够变现,为乡村百姓创造更大的收益。

  胡春平表示,用文化“变现”是一个漫长但又良性循环的过程,通过《幻乡·沧溪风华录》及“浮梁红·守千年”活动,中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得到推动,也让大众看到更多的新乡村、新生活、新风尚,重塑了大众对浮梁的认知,点燃了大众对浮梁乡村的热情,快速树立浮梁乡村振兴的新品牌。同时也为浮梁带来了新的无形资产,包括乡村新IP、新内容、新商品、新餐饮,以及线上推广带来的新流量与新粉丝等网络资产。这都为浮梁产业发展积蓄能量,终将厚积薄发。

  “浮梁的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之路是有普遍意义与借鉴价值的,只要充分挖掘,每个乡村都会有独一无二的文化,都会赋能到乡村振兴上。”殷秩松说。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7月下旬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