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优质生活圈

2021-07-02 16:32:50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高睿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广州市增城区是穗港深黄金走廊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核心区域、交通枢纽、创新高地和先进制造业重要增长极,该区多措并举致力打造优质生活圈,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文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高睿

1.jpg

增城城市风光。 图毛纬经

  广州市增城区位于广东省中东部、广州市东部,东江下游北岸,罗浮山西面,东与惠州市接壤,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与黄埔区毗邻,北与从化区和龙门县接界。增城是穗港深黄金走廊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核心区域、交通枢纽、创新高地和先进制造业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增城立足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的定位,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养宜游优质生活圈,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提高,可谓捷报频传。据介绍,在“2021中国生活品质百优县市”榜单上,增城区居全国第六名,成为广州市唯一跻身“全国十强”的区。此外,增城区先后获得联合国和谐城市提名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佳旅游休闲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等荣誉,并被纳入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商贸发展方兴未艾

  增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鼓励引导企业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增城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示范引领的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增城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起点建设增城新型显示价值创新园。

  另外,增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商务区建设,打造广州东部CBD。规划建设增城西站物流枢纽,积极引进供应链服务企业,打造智慧物流等特色产业集聚区。依托地铁21号线健康产业带,发展健康服务、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打造健康服务产业集群。依托电子五所总部新区、中汽研华南基地等项目,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吸引一批优质项目落户;推进平安(增城)科技硅谷等项目建设,发展科技金融产业。

  记者了解到,增城还将致力建设“岭南生态宜居美地”,主要彰显“宜业宜居宜养宜游”的精品城市品质,促进城乡一体、产城融合,促进山水人文和谐相融,全面融入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据介绍,全国首个“九轨交汇”的TOD商业综合体已落成、永旺梦乐城·名古汇开门营业,万达广场和钧明欢乐世界纷纷入驻,由日本知名娱乐集团世嘉打造的全球规模最大的JOYPOLIS乐园也加快建设。

  医疗教育长足发展

  教育兴,则国兴。在教育领域,增城优质教育遍地开花,教育投入排在全市前列。该区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广州二中增城应元学校、黄冈中学增城学校等优质中小学开办,执信中学增城实验学校、广外附设增城实验学校加快建设,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同时,该区实施“百名优才引进计划”,引进14位名校长、名教师。教育质量持续提升,高考高优率达13.44%,比“十二五”期末提高6.15个百分点。据悉,新开公办幼儿园40所,新增学位1.5万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51.05%,公办和普惠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提高到85.1%。此外,积分制入学录取来穗人员子女21416人,入读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

  据介绍,增城医疗事业加快发展。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增城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南方医院增城分院二期项目加快建设,增城惠康医院基本完工。新增医疗床位1144张、执业医师1096人、注册护士1125人,比“十二五”增长40.7%、58.2%、45.7%。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全区262间村卫生站全部纳入镇村一体化管理、实施“一元钱看病”制度。

  同时,该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资料显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46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9.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累计培训7832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42万人,完成扩面指标的10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人数69.8万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参保扩面指标。低保标准从“十二五”期末的650元提高到1080元。创新颐养院管理模式,建成6家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完成旧楼加装电梯237台。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1253套,荔湖、广州科教城、增城开发区共14个安置区全部建成,7590户村民完成回迁。

  文化生态旅游兴起

  近年来,增城区成功举办荔枝文化旅游节、华语戏剧盛典等一批特色文化活动。同时该区引入广州市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承办南粤古驿道大赛、中国攀岩联赛等体育赛事,竞技体育共夺得世界冠军36项次。另外,该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7个。据悉,“十三五”期间,增城年平均接待游客2648万人次,同比增长41.67%。

  增城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从4A景区白水寨到观星胜地邓山村、从1978电影小镇到七彩澳游世界、从夏街南粤古驿道到华丽蝶变的正果老街,从何仙姑家庙到美丽乡村大埔围,A级景区和新晋“网红”打卡点交相辉映。近日,记者来到沿江东三路的1978电影小镇,夜幕下的小镇华光璀璨、流光溢彩,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据介绍,增城原糖纸厂以及周边旧厂房、旧仓库、散落民居以及旧村庄进行经过“三旧改造”,实现华丽变身,“蝶变”成文创基地。该项目主要吸引电影、音乐、广告、设计等文创产业,旨在打造以电影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是广东省首个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市民可以在一个小时内从忙碌的工作模式切换到休闲的旅行模式,逃离城市的喧嚣,走进春花浪漫的都市田园,体验邂逅湾区后花园轻奢美景。

  增城独特的风光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记者来到圣皇洲广场,这里与素有增城“小鸟天堂”的圣皇洲仅隔一水。记者了解到,圣皇洲位于雁塔山下、增江河中,在水中央有一个绿洲。岛上植物主要以竹林为主,鹭鸟在竹林筑巢,岛上被观察到的鸟类有100多种。其中,黑鸢、褐翅鸦鹃、领鸺鹠、斑头鸺鹠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记者沿圣皇洲继续前行,便来到了“鹭鸣江心舞 碧波映彩虹”的立体碧道。该段立体碧道占地约1.1万平方米,边坡共设置三层景观道,立体碧道也是增江省级碧道试点工程的景观节点之一,它位于增江“一江两岸”水利综合整治工程下游段。该试点工程以水为主线,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进行护岸和景观提升建设,贯通滨河慢行系统,建设水上游线,打造水清、河畅、岸绿、通行、安全的滨水空间。

  增城还有独具一格的自然风光。位于增城区派潭镇的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由于北回归线穿越其中,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瑰丽翡翠。该处拥有原始森林、浅滩湿地、峡谷天池等广东罕见的自然生态资源,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落差高达428.5米的全国内地落差最大瀑布——白水仙瀑布,其形态优美,状如其名,仿如仙女下凡。

  公共设施建设破解难题

  增城聚焦民生领域需求,加快推进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让人民生活更加宜居。交通路网是城市的“脉络”,城市交通拥堵往往令市民苦不堪言,市民通勤不拥堵亦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一个关键点。那么,增城在推进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又有哪些举措?近年来,增城按照“内联外通、路景融合、全域一体”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有序推进25项市政路桥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现状交通拥堵问题。一方面,增城区通过列项目清单、排定时间表,采取限时办结、绩效考核、旬季一报告制度等措施,推进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全方位调动各单位部门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提升建设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协助施工单位加快解决制约工程进展的各类问题,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城区道路交通建设项目创造条件。

  为进一步减少交通冲突点,增强通行能力,切实保障市民的出行畅通安全,增城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以“绣花功夫”实施多项微改造措施,清理道路“管壁”,疏畅“通道”。

  通过加快广州东部交通枢纽等轨道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外联内畅交通路网规划完善、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等举措,增城逐渐形成了立体式、现代化的“大交通”格局。如今,从增城出发,通过高速公路1小时可抵达珠三角各大城市,2小时可到达香港、澳门;广汕高铁开通以后,新塘站更将成为广州东部门户枢纽,实现5.5小时抵达上海、8小时抵达北京,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彰显。

2.jpg

增城立足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的定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优质生活圈。

  乡村振兴硕果累累

  增城小楼镇邓山村风光秀丽。记者走进邓山村,在十里碧道,描绘新农村的文化墙、美丽整洁的村道、清澈可见的河道映入眼帘,由景观河道串联起的拱桥、驿道及汇仙瀑布,成了游客散步的“打卡地”。蜜菊栽植小园、七彩田埂路、临水休闲步道吸引不少游人驻足。当初的邓山村破茧成蝶,变成如今“花园式”的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增城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网红村”,让游客在增城找到“诗和远方”的慢生活,真正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增城味道”被越来越多人认知,除了早已美名远播的增城荔枝、菜心美食等名特优新农产品,增城还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推广派潭烧鸡、榄角蒸鱼头、煎酿豆腐、正果云吞等本土特色美食,以“旅游+美食”双管齐下,带动生态文旅迸发蓬勃生机。

  增城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连片推进岭南特色乡村群建设,打造美丽廊道示范带,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此外,增城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落实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破旧泥砖房清理整治等重点工作,推进“四好农村路”新改建工作;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畅通和规范农村宅基地和建房审批。

  “以往一提到农村厕所,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一个破破烂烂的泥砖房或者草棚,臭气熏天,粪污直排乱排,所以我们下定决心要让大家舒心如厕。”增城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管理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增城区创新工作方法,积极调动镇街、村社、村民参与治水,研发“河涌众采”微信App,鼓励村民随时随地发现问题、举报乱象,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主动管理、主动监督。该区建立“村—镇(街)—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全域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着力解决农村污水横流、垃圾漂浮等“黑脏乱”问题。

  另一方面,增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出台推进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1+8”配套文件,加快荔湖新城城乡融合示范片区规划建设;实施新乡贤返乡创业计划,建立乡村资产抵押担保融资机制;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探索农业技术转移服务机制,实施“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工程和农村科技特派员行动;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构建城中村改造多元投资机制。

  据介绍,2019年邓山村迈开名村工程的建设步伐,按照“全国一流、广州第一”的目标,邓山村名村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理念,以“五美三精”为建设总方针,在短短一年间,一个集旅游休闲、康养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标杆呼之欲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打造名村创建中,邓山村找到了村民的“致富密码”。该村以乌榄园、AI农业园、精品民宿、农产品集市和邓山书院等高品质农文旅为特色,依托邓山村自然风貌,以农事教育、生态旅游、民俗旅居、户外团建等为主题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