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县源南乡闲置祠堂变身文化“殿堂”

2018-08-15 15:01:45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李利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江西网萍乡讯 李利报道:“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盛夏时节,骄阳似火,芦溪县源南乡探花故里刘凤诰祖祠内,传来阵阵读书声。20多名来自源南学校的师生们正在祖祠的家风讲堂里,诵读着文化经典。

  祠堂是农村祭祀祖先、族人聚会的宗族活动场所。如今,刘凤诰祖祠被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祠堂摇身一变成为远近知名的文体中心、旅游景点,成了村民休闲健身、学习新知的“文化殿堂”,古老祠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留住古老乡愁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村口几棵古老的香樟;是围绕着村子的小桥流水;是河边青石阶上淳朴的洗衣妇人……祠堂,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凝结着一代代人的记忆,是独特的人文景观、真实的文化符号。要留住乡愁,祠堂,是最好的载体。

  修缮后的源溪村刘凤诰祖祠,又称刘氏宗祠,建立了一座刘氏渊源馆。馆内,对于本地刘氏的起源和发展,一一陈列。刘氏后人,哪怕已离开故土多年,只要来到宗祠,永远能找到属于他们的精神领地和生活殿堂。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只要宗祠存在,家乡,就是他们的根。宗祠的修缮,从精神上团聚了宗族,为离家的游子们留住了乡愁。

   呈现文化盛宴

  刘凤诰祖祠,除了刘氏渊源馆,还分布着家风家训馆、国学馆以及农耕民俗文化馆。融合当地刘氏家族流传的严谨家风家训,设立了家风讲堂。国学馆内,芦溪县历代进士、举人、贡生等科举人才名录,彰显着荣光。民俗馆内,保存的老物件和依然延续的传统习俗,每一样都能在村里找到原型,让游客切身体验本地的民俗风情。

  墙上张贴着家训和村规民约,代表着传统道德精神的“仁、义、礼、智、信”的小故事,谆谆教诲,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子弟。让人们在享受古韵之美的同时,更感受到其厚重的文化底蕴,让广大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

  “改造现有的祠堂,既留住了乡愁,又保留了传统文化精髓。将祠堂变身为文化基地,正好符合我们父老乡亲们的文化需求。现在,祠堂里每天都有不少乡亲自发来参观、读书,接受文化洗礼。”该村负责人介绍。

  赋予新时代内涵

  昔日的旧祠堂变成了开展文化活动、议事和理事的场所,也担负起改变村风民风的使命。

  该乡文化站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源南乡围绕保护与开发同行,将源溪村打造成为乡村特色旅游基地。如今,祠堂的封建色彩已逐渐褪去,越来越多祠堂成为基层百姓的民间活动场所。有了先进文化的熏陶,农村发生口角打架的现象少了,文明团结的景象多了;赌博的少了,助人为乐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靠科技致富的多了。

  源溪村的刘凤诰祖祠,一年下来举办文化活动100多场,平均每个月有10多次文化活动,包括诵读经典、家风讲堂、舞龙表演、楹联大赛等,已经成为远近知名的群众学习教育活动场所。

  原先只是逢年过节才会热闹的旧祠堂,如今变成了学习氛围浓厚、欢歌笑语不断的新农村“文化殿堂”,成为了老百姓身边看得见、用得着的文化载体。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