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之声】两户人家的小康路

2020-10-02 23:27:09 来源:求是网 作者:刘健 李兴文 侯雪静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在茅坪乡神山村,左秀发(左二)和小儿子左春仁(右一)一起打糍粑。 新华社供图

  刘珍珍所在村庄位于赣江沿岸,地势低洼,水患频发,以至有“十年九不收”的说法。为此,政府提出在赣江上修建水利枢纽,并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启动“抬田”工程!把房屋后移到地势高处,田整体抬高,将可耕作的熟土层拨开,囤放在一边,垫上从别处挖来的新土后,再把熟土覆盖其上。

  然而,老百姓根本不相信。

  工作组再三上门,让刘珍珍明白抬高后的田,耕作层没有根本改变。

  为进一步打消群众顾虑,政府提前设置“抬田”试验区,群众眼见为实:农田被抬高后第一年,每季水稻亩产量400多斤;第二年平整土地,完善沟渠设施,提高到800多斤;到了第三年,就已经相当于以前熟田的平均水平。

  一步一脚印,协力土变金。刘珍珍家的水田,被整体抬高约两米,“十年九不收”的水淹田,变成“旱能灌、涝能排”的良田。

  保住了耕地,就保住了生计。两口子田间辛勤耕作,刘珍珍的儿子被王继平介绍到县城工业园区务工,一个月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2016年,刘珍珍一家成功脱贫。

  兴山

  “在神山,以前神仙都没办法,现在活得像神仙。”最近这几年,村里的变化远超出左秀发的想象。更让他想不到的是,2018年,大儿子左香云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从北京回来后,作为神山村党支部副书记、乡村旅游协会会长的左香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他把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挂在嘴边。脱贫后如何继续推动乡村振兴、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成为他努力的新方向。

  牵头成立旅游协会,对外跑市场,对内分配客源,让村民都有钱赚;

  引进旅游公司,将村民的房子改造成民宿,让游客在村里停留时间更长;

  邀请规划设计院编制村庄总体规划,将神山村和黄洋界、八角楼等井冈山红色景点串成旅游精品线路……

王继平在村里走访结对帮扶的贫困户 新华社供图

  现在,左香云更忙了,每天在多个角色间切换:旅游团来参观,当讲解员;游客要买竹制工艺品、竹筒酒或其他土特产,马上变身导购员;有客人要在农家乐吃饭,又当服务员;晚上,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开会谋划村里发展……

  当一个个谋划变成现实,神山村也变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山下,履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王继平也在为兴山而努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王继平对带头人的作用深有体会。这些年,他一手抓农村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党建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一手抓创新“党建+乡贤参事会”基层治理模式,引导在外打拼的乡贤投身家乡建设。

  每年,王继平和同事都会前往北京、广州、深圳等地,走访吉水在外的流动党支部,动员乡贤能人为家乡发展出力。几年下来,全县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795人,其中致富能人334人;推选乡贤3800多名,设立乡贤参事会280个。

  怀着共同的兴山梦,王继平带领县里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来到神山村,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左香云。

  沿着蜿蜒崎岖的红军小道和干净整洁的青石游步道,左香云陪着王继平一路走、一路看,现场感受神山村脱贫奔小康的巨变,村里车来车往、游人络绎不绝,穿梭在鳞次栉比的农家乐、硕果累累的黄桃基地、宽敞明亮的振兴学院……

  巍巍井冈山,犹如一座历史丰碑,见证了他们的来路,见证了他们的相聚,也将继续见证他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作者:刘 健 李兴文 侯雪静 高皓亮 郭 强,作者单位:新华社 )

《求是》2020/19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