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之声】“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2020-08-17 19:46:31 来源:求是网 作者:狄英娜 刘唯达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本刊记者 狄英娜 刘唯达

  群山叠翠,竹海苍茫。空山新雨,绿意绵长。

  走进浙江安吉余村,道路两旁翠绿的毛竹傲然挺立,一座座现代化别墅错落有致。村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碑前,游客络绎不绝、纷纷拍照留念……繁华而安逸的余村,让人流连忘返,映照出美丽中国的美好景象。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这里,历史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这里,看到余村的变化,他十分欣慰地说,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一座矿山,绿意重现。“没想到总书记会来我的农家乐,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谈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余村第一个“吃螃蟹”开农家乐的潘春林激动万分。

  潘春林曾是矿区的一名拖拉机手。矿山关停、失业、开农家乐、创办大型农家休闲山庄、年收入几百万元……潘春林这些年的人生轨迹,正是余村变迁的一个缩影。

  曾经的余村,走的是一条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型增长之路。矿山里的“金蛋”,都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来的。那些年,“潘春林”们的记忆是灰色的。

  “家家户户是有钱了,但每天灰头土脸地吃着大鱼大肉,算过上了好日子吗?肯定不是。”老村支书鲍新民说,“所以当年顶着压力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炮声停止了,环境修复逐渐有了起色,但没了营生的村民们开始发愁,村班子也在思考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给余村人“破了题”,更让余村“解了题”。十多年来,余村人对矿山清危复绿、复垦改良、涵养水土,用“遗址公园”取代坑坑洼洼的矿山,用乡间绿道替换泥泞的村路,把水泥厂旧址改建成田园观光区……

  因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的余村,从寻回绿水青山开始,重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个产业,走向富裕。绿水青山是大自然馈赠的宝贵资源,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开辟多元多样的产业结构,余村人不断思考、持续探索。

  开农家乐,是一种选择。余村地理位置优越,离杭州、上海不过一两个小时的车程。“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当地村民的首选。

  “一开始农家乐生意并不火爆,游客也不多”,潘春林回忆说,“2006年,安吉县政府开始对农家乐经营提供大量支持和引导,来春林山庄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潘春林开始尝到了甜头,村里开农家乐的村民也越来越多。2010年,潘春林与镇里多家农家乐联合,成立了天荒坪农家乐服务中心,开通了安吉到上海的旅游直通车,上门接送游客。“多的时候一天有20辆大巴车去接游客”,潘春林兴奋地介绍道。

  曾在外打工的村民胡加兴,敏锐意识到了这一重要机遇,开始回村创业。2007年,他拿出全部积蓄,在余村开发皮划艇漂流项目。“运营当年就很成功,回笼了全部的投资!”胡加兴激动地回忆说。

  穿村而过的乡间绿道,串起了余村的一路美景,也展现了余村百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沿着绿色发展之路走下去的坚定决心。 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夏鹏飞/摄

  “回到村里,一样有奔头!”这是胡加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目前,余村从事旅游休闲产业的农户有42户,从业人员300多人,2019年接待游客达90多万人次。从乡村旅游开始,余村找到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新路子。

  一种信念,未来无限。“千年银杏,万顷竹海;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相映荷花,幸福家园……”这首由余村村民创作的村歌,表达出全村人的共同心声。

  如今的余村,已经走上了绿色发展的“快车道”。

  成立旅游公司,重点建设“年年有余”研学中心、矿山遗址公园等项目……

  让生态资源像商品一样上柜“超市”交易,实现“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8732元增加到2019年的49598元……

  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4A级景区等殊荣……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余村逐渐发展成为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小康生活“样板村庄”。余村的故事,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印证。

  调研手记: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地的余村,在15年时间里恪守理念、谋定前行,擘画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图景。主动摔碎挖山采矿的“金饭碗”、从“卖矿石”到“卖风景”……一个个壮士断腕、凤凰涅槃的感人故事,深刻折射出这一理念的强大思想力量,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一路前行。

  实地调研,让我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余村的探索,把美好生活写在了绿水青山上,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借鉴。

  《求是》2020/16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