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如何既叫好又卖座?多样式寓教于乐

2018-03-18 16:03: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黄伟佳 字号:T|T
摘要】建国初期卖座的主旋律电影有一些共性规律:多数不是严肃正剧,而是采用各种类型片样式或“跨类型”样式作为载体,创作思路开放,艺术手段丰富,商业卖点鲜明,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思路开放 多样式寓教于乐

  “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是指文艺作品可借助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体现积极健康的主流意识形态(如歌颂爱国爱民精神,英雄主义精神,推崇真善美),被广大群众接受。任何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主旋律作品,许多好看的外国商业大片也是该国的主旋律电影。但有一段时间,部分国产“主旋律电影”因不好看而遭市场冷落。“主旋律”与“多样化”是不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研究中国电影发展史,发现1949年建国初期拍摄的主旋律电影,不需要政府发强制包场的红头文件,也深受大众欢迎,上座率很高。当时,群众政治热情高,国产片尚未面临多种文化娱乐业和进口大片的竞争,这都是主旋律电影能卖座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主要的因素。

  建国初期卖座的主旋律电影有一些共性规律:多数不是严肃正剧,而是采用各种类型片样式或“跨类型”样式作为载体,创作思路开放,艺术手段丰富,商业卖点鲜明,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如《南征北战》《董存瑞》《上甘岭》《红日》《英雄儿女》,是主旋律内容与战争片样式相结合,其火爆壮观的战争气势颇具视听冲击力,但并非只会堆砌大场面,还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永不服输的“犟虎子”董存瑞,粗中有细的连长张忠发、石东根,多才多艺的文工团员王芳,孤身战群魔的士兵王成……这些战争大片节奏有张有弛,设计了许多谐趣的生活细节,还加插了优美动听的电影插曲,如《我的祖国》《谁不说俺家乡好》《英雄赞歌》,都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英雄儿女》借助剧中的文工团生活,引进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曲艺说唱。

  有一批国产片是主旋律内容与惊险片样式相结合,惊险卖点也各不相同。《智取华山》是风光惊险片,描写解放军突击队既要攀越险峰,又要对敌作战,构成双重悬念。《铁道游击队》是动作惊险片,借鉴武侠片表现手段,游击队员有鲜见“绝活”——扒飞车。《渡江侦察记》《英雄虎胆》是情节惊险片,李连长率领一队各怀绝技的侦察兵深入敌后,侦察科长曾泰冒名顶替打进土匪窝,与凶狠狡诈的对手斗智斗勇。《英雄虎胆》描写漂亮女特务阿兰小姐爱上我军侦察英雄曾泰,在当时是大胆闯禁区。

  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风尚的《李双双》《今天我休息》《满意不满意》《哥俩好》是主旋律内容与喜剧样式相结合,有幽默轻喜剧,有漫画式闹剧。反映现代军营生活的《哥俩好》,其趣味性还在于引进了当时的高新科技成果——二次曝光的摄影“换头术”,让一名演员扮演一对孪生兄弟,令观众啧啧称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