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打开两台电脑,黄腾远程指挥出纳人员,操纵名下企业提交开票申请。紧接着,张玉利用A银行廊坊开发区支行(以下简称A行廊坊支行)开设的“B银行”同业账户同意承兑,企业签收电票后,再卖给“B银行”贴现。短短5分钟,一张价值5000万元的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就可在央行电票系统上流通。这张汇票承兑行为B银行,开票行为A银行,出票人为黄腾名下的企业,票面看上去毫无异常。 “票成了,绝对一点问题也发现不了。”张玉得意地说。他们开出的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相当于一张可随时取现的5000万元支票。 在票据圈,一张汇票一旦被银行承兑、贴现,就等于有了承兑银行兜底背书,有投资需求的其他银行会买下这张汇票,实际支付金额为票面金额扣去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只要给出的利息适当提高,很容易将汇票卖出。 正常情况下,企业申请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必须要向承兑银行提供充足的担保物或者有足够的授信额度,银行才会对该票据予以承兑。然而,黄腾作为出票人,在真实的B银行连账户都没有,更谈不上账户资金保证。 事实上,张玉操纵的“B银行”同业账户是假的。他深知,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以数据电文形式存在,电票的开票、背书等业务均在央行电票系统内完成,不存在造假和克隆的可能性,既然无法在票据上做手脚,那如果从源头造假呢? 这一近乎异想天开的想法,被这个6人犯罪团伙实现了。 小试牛刀后,崔霞没有让大家继续开票,而是着手寻找转贴现的下家,将伪造的电票卖出去。 2016年7月26日上午,他们又开了9.5亿元,下午开了5亿元。到次日上午,总计开了20亿元。经过桥行搭线,C银行上海分行、D银行共计以19.31亿余元的贴现价格买下崔霞团伙开出的20亿元假汇票。 这场偷天换日,其实已经筹谋半年之久。 2016年年初,崔霞受3家企业所托,帮助对方融资,赚取高额中介费。崔霞首先找到曾在B银行担任营业部客户经理的陆强,经朋友介绍又结识了曾就职于银行票据部的张玉。张玉的加入,使崔霞、陆强了解到可通过电子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融资,而央行电票系统的高防护性使得在汇票上作假几乎没有可能。 于是,3人转而利用陆强的身份便利,预谋假冒B银行名义接入央行电票系统,并联系好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开具电子汇票,由自己控制的“A银行”对电子汇票进行虚假承兑,再将电子汇票贴现、转贴现给其他银行,从而骗取转贴现资金。 但B银行只是一个地方性中小银行,不能直接接入央行电票系统,需要寻找四大银行票据营业部签署代理接入协议,还要在有资质的银行开设同业银行结算账户(以下简称同业账户),并开通电子票据代理接口。 在这场完美预谋的前半场,陆强游走于各大银行,多次以B银行名义向熟识银行申请开立同业银行结算账户。然而,这一过程并不顺利,由于假冒账户无法大额查询,均遭银行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