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信号 垃圾处理对人有害吗? 仅有知识还不够

2018-11-06 20:3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禾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除了系统思维能力不足,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徐春说,我国环境与健康素养培育还面临着一些其他问题,如相关知识的缺乏、公众生态价值观比较淡薄。“人们通常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自然,在涉及到自身的健康时才会考虑环境问题。”

  公众环境与健康素养还存在很多较为复杂的问题,也不是知识越多素养就会越高。台湾曾经就环境与健康素养做过全面调查,叶欣诚说:“结果发现,基本上小学生、中学生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比大学生好。在很多其他调查中也发现了类似情况,很多人并非会随着成长,其环境与健康素养就会提升,有时懂得越多想得也越多,行为和态度反而变得更为复杂了。”

  因此,很多专家表示,依靠公众的力量来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社会各方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走出社区参与失灵的困境

  徐春说,生态文明与人的环境与健康素养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提高环境与健康素养有各种途径,其中,社区很可能被忽略了。社区的环境和公众自身健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对社区内部的生态进行保护和治理,可以解决政府治理难以触及的“细枝末节”。社区这个环境既具有私益性,又有公益性,公众在社区里比较容易协商,环保组织进入社区后也能够助力社区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的提升。

  “我们现在面临社区参与失灵的困境。”徐春表示,政府应提供平台,让环境信息在“阳光下”透明清晰,让社区公众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关注环境利益,监督周围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并主动通过参与社区环境的建设,提高自身的环境与健康素养。

  “美国等国的学者提出,应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环境与健康素养。”贾峰表示,环境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公众对环境整体的感知与敏感性,了解环境问题,并通过学习,积累经验,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目前,我国正逐步建立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虽然与世界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在环境教育方面还存在差距,但差距正在缩小。”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