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彭阳 筑起绿色长城(长征路·新故事)

2016-11-10 04:36: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 责任编辑:王芳 字号:T|T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一首《清平乐·六盘山》让这座红军在长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名留青史。

  1935年10月7日,中央红军在宁夏六盘山地区,打响了青石嘴战斗,击败了前来堵截的国民党骑兵团,并于当日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站在六盘山上,看到附近的秦长城遗迹,毛泽东吟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词句。

  昔日长城遗迹犹在,今日,宁夏人传承长征精神,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筑起了新的绿色长城。

  走进宁夏彭阳县,连绵起伏的山川,层层叠叠的梯田,令人应接不暇。暖阳下,层林尽染:苍翠的绿柏、火红的枫叶、金黄色的落叶松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对于水土流失严重、坡面较为规则的山坡地,彭阳县探索出了一种叫做“88542”的旱作造林整地模式。目前,用这个模式挖的沟,连起来能绕地球三圈,被人称作“中国绿色生态长城”。据介绍,这种做法,就是在施工时,沿山体等高线开挖宽0.8米、深0.8米的水平沟;再用沟内挖出的土修筑外埂,埂高0.5米、埂顶宽0.40米;然后将沟上方表土,回填到深沟内至外埂基下,将田面整修成宽2米、外高内低的反坡面。挖这种沟的好处是,一旦下雨,水就能蓄在沟里,水土不会流失,真正做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

  71岁的乔德祥老人在彭阳待了一辈子,也亲眼见证着彭阳的变化。1935年10月8日,乔德祥的爷爷乔生魁一家接待了从六盘山上下来的毛泽东。当晚,毛泽东就在一张用案板支起的简易床铺上睡了一夜。“小时候总听老人们讲过去的故事,讲高个子首长、红军小战士,也讲荒凉的土地、贫苦的生活。”乔德祥说:“以前的彭阳是光秃秃的一片,如今你看这山清水秀。”

  长在红土地上的彭阳人,继承着攻坚克难、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长征精神。自1983年彭阳建县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方针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带领全县人民,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并初步取得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成效。

  “‘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这是彭阳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模式。”彭阳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牛玉东说,“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几乎是全员上阵种树、修梯田。每个乡都设点,有的是千亩点,有的是百亩点。各个乡分好山头,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地干。那时候还有个流行说法叫‘三乎乎’。一是麻乎乎,就是天麻麻亮就要出门干活了;二是热乎乎,就是干得满头大汗;三是黑乎乎,就是干到晚上才能回去。”

  30多年来,彭阳县坚持不懈的改土治水取得了骄人成绩。截至2015年底,全县林木保存面积由建县初的27万亩增加到20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提高到26.5%,累计治理小流域1511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76.3%。

  有了青山绿水,则思金山银山。“推进林业由生态型向经济型转变,发展林果产业,这是我们的一个主要思路。”牛玉东说,“彭阳县计划以50个贫困村为重点,帮助建档立卡户发展1.3万亩以红梅杏为主的庭院经济。今年春季已经完成了7165亩,秋季继续完成6000亩。同时,借助彭阳红梅杏的良好口碑,县里正在积极推进红梅杏的地理标识认证,申报红梅杏项目建设基金,争取进一步提升红梅杏知名度,扩大种植规模,为农民富起来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10日 09 版)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