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记者跑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徐旭东:以长江“十年禁渔”为契机,加快升级水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2021-03-06 23:14:16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鄂璠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鄂璠 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两个月前的1月1日,长江干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正式开始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日前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渔政执法能力建设,确保十年禁渔令有效落实,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这让长江也成为了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北省副主委、湖北省武汉市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关注到,长期以来,我们对江河湖泊只要求水质达到服务人类生产、生活和景观的标准。“水质确实是水体生态环境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只注重污染物指标是不够的。我们不仅看到了酷渔滥捕加速长江鱼类资源耗竭,还看到了有些地方采取换水、建设水泥岸坡等短平快方式应对环保检查,还有的河流、湖泊年年出现断流干涸。从牺牲水环境到重视水环境的转变是一个巨大进步,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关注水文、水生物等多重因素,保障水体生态系统健康。”徐旭东建议,以长江“十年禁渔”为契机,加快升级水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徐旭东解释到,一方面,健康的水体具有自我净化和修复能力。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繁育场所,为微生物提供有机质,同时抑制水华藻类的繁衍;鱼类控制水生植物和微小浮游动物的规模、数量;微生物负责降解输入的污染物,加速水体物质循环。这种生态上的平衡和互惠是水体维持健康状态可持续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的基础,也是江河湖泊生机所在。另一方面,人类与生物的和谐共存也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以长江为例,在长江流域共有鱼类431种,目前有103种处于易危、濒危到极度濒危状态。由于洄游通路阻断、水文节律变化、酷渔滥捕、污染和栖息地破坏等原因导致鱼类繁殖规模不到上世纪60年代的10%。以鱼为食的长江特有哺乳动物白鱀豚和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白鲟已功能性灭绝,另一种哺乳动物江豚只有1012头(2017年)。导致长江物种濒危乃至灭绝的主要原因并非水质,仅仅通过污染防治不足以挽救长江生态,进一步实施“十年禁渔”等修复措施势在必行。

  如何在保护水生态环境的理念、措施上“再升级”?徐旭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进一步宣传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的理念;二要把生物指标纳入“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的治理目标;三要加强科技支撑,发展水生态修复技术。“水生态修复在以自然恢复为主的前提下,人工干预必不可少。满足水生动物栖息洄游条件、重建植物群落等仅靠自然过程是不够的,要加强河流、湖沼和水生动植物的生态学研究,发展生态修复技术,扶植生态修复产业。”在徐旭东看来,升级水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就要做到行动有依据、治理有目标、落实有途径。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