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谈在美十年感悟称移民改变不了阶级美国梦难做?来看看60年代华人移民眼中的美国

2020-10-16 17:09:55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子华 责任编辑:子华 字号:T|T
摘要】提到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大家脑海会浮现出很多关键词:古巴危机、越南战争、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肯尼迪总统遇刺、嬉皮士、登月……如今,学界已把“美国60年代”单摘出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

  中国小康网讯 近日,初代网红凤姐谈到在美十年感悟:有时不如狗,移民改变不了阶级,美国梦难做。罗玉凤赴美10年,曾经的网红,在美如何?网友评价凤姐的讲述真实感伤,不乏幽默和道理。

QQ截图20201016170633.png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凤姐书法移民美国感想,引发网友热议。回顾华人移民美国历史,今天讲一个60年代移民美国的华人故事,可以对比一下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化。

老田80多岁了,早年负笈东渡日本学习法政,回国曾先后在晚清、北洋政府的外交、交通、财政等部门工作,后来赋闲当了律师,抗战时期保护了一大批平民,40年代后长期定居香港。

  老田有个女儿,在美国上大学,毕业后留在所在城市工作,并结婚生子,父女已经有20多年没见面了。如今女儿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父亲年事已高,便被接到美国来一起住,含饴弄孙,得享天伦。

  女儿所在的密歇根州密特兰市,虽是个只有三万人口的小城,可美国第二大陶瓷化工公司却在此地。女儿在该公司任研究员,当时种族歧视严重的环境下,女儿却是第一个在此入职的华人呢。

  密特兰市与我国东北四平纬度相同,所以气候寒冷,11月份就开始下雪了,到第二年4月份才开始化冻。老田发现他们屋里不用电炉,而是烧水炉,由地下钢管将天然瓦斯或电汽通到各家,无需人工,昼夜不息,温度恒定。

1599533949316751.jpg

  60年代美国小城

  因为女儿家是小户型,添了父亲一口,便卖掉旧屋,重盖新房。当时美国盖房或购置家具也是也是按月还款,还清了就是个人私产了。社区里有医生,每年都有至少一两次全面体检。

  让老田感到惊奇的是,美国人的零碎修理,不雇工人,都是自己动手。所以中产阶级换了工作服,就是工人;工人穿上西装衬衫,便是白领。老田想,也许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平等吧。

  密塔兰市有个奇怪的规定,每家不许用藩篱阻隔开,而是以各家的人行道为界。平房多,楼房少,家家都有草坪,房屋颜色各不相同,从高空鸟瞰,宛若一大公园。

  街道则绿树成荫,没有警察,只有小学生放学时,才有女警引领着过马路。几乎没有交通事故,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像美国大城市种族歧视严重、阶级观念强烈,这个小城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

  老田因为年事已高,不能走远路,所以只能就近参观美国大都市。60年代的美国,第二大城市是芝加哥。摩天大楼鳞次栉比,虽人烟稠密,但道路宽阔,没有上班高峰拥堵现象。

  几百层的摩天大楼,老田一仰视便觉头晕目眩。芝加哥的大博物馆久负盛名,可是建筑太过宏大,台阶又多又高,老田虽然感兴趣,但体力所限只得作罢。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他只能坐在车里走马观花。

  老田来美国的时候,正是肯尼迪执政时期。他亲眼见证了这位年轻总统为种族平等所做的种种努力。比如破格起用黑人为官吏;保障黑人幼童与白人孩子有平等入学的权力。这点老田感触最深,因为他上幼儿园的小孙子,也遇到了肤色歧视问题。

  肯尼迪总统遇刺那天,老田正在电视机前,惊愕地半天说不出话。当时电视连播了三天,老田全程收看了,透过薄薄的荧屏,老田感受到了那挥泪送行的人山人海里,涌动着沸腾的民心。(子华)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