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东极”抚远渐入佳境

2020-07-02 13:17:46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郭煦 责任编辑:秦艳飞 字号:T|T
摘要】“保护生态,留一张白纸”。在祖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华夏东极”抚远,借助好生态发展起来的全域旅游和特色产业,正让这里的百姓在小康路上渐入佳境。

  因生态而发展,因产业而发展

  “保护一条鱼,守护一条江”。在抚远这座有着“淡水鱼之都”称号的城市,对鱼类保护的一系列行动,更体现着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种深刻领悟。通过“以养代补”“捕养结合”“封江育鱼”以及人工增殖放流等有效措施,以往过度捕捞的情况近两年得到改善,抚远在取之于江、授之于江的生产中,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前的抚远因鱼而生、因渔而兴,如今更因生态而发展、因产业而发展。

  “虽地处偏远、产业基础薄弱,但正因如此才有了一方净土,而且近年来通了飞机、火车、高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们拥有了发展旅游业、边贸、特色农业等新兴产业的条件。”抚远市委书记周宏说。

  有着“北美红宝石”美誉的蔓越莓,只适合生长在寒冷湿润的环境,全球种植区域集中在北美地区,国内种植曾经是一片空白,直到中国企业率先打破了蔓越莓这种垄断格局。2010年,中国企业红海植业率先从北美引进蔓越莓种苗,开启了历时5年走南闯北的“漫漫长征”。在中国多个地区经历了考察选址、勘测实验、试验种植等,这批漂洋过海的蔓越莓种苗最终在抚远成功落地生根,又经过3年发展,蔓越莓种植面积达到了4200亩,成为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

  抚远市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帮助当地农民创收。2019年,蔓越莓产量达到450吨,产值3500万元。蔓越莓种植效益比普通作物优势明显,亩产能达到2吨半到3吨,亩收益达到5万元,1亩蔓越莓的效益相当于50亩水稻、100亩玉米。蔓越莓种植基地的建设,填补了国内全部依赖进口的市场空白。项目自成立以来带动贫困户102户,每户每年实现增收3000元。

  “种植蔓越莓对环境、温度和水资源的要求都很高。”抚远红海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说,“抚远是未被污染的‘白纸’,干净的水、空气和土壤最适合发展这种生态农业。”

  蔓越莓在抚远规模化成功种植,打破了东北作为中国粮仓仅盛产大豆、高粱、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的刻板印象,实效地促进着东北经济的崛起。

  除了特色种植,抚远市还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开展边境贸易。在抚远市边民互市贸易区内,糖果、面粉、食用油等各类俄罗斯商品琳琅满目,在售商品有约1.9万种,参与边贸的贫困边民可实现年增收6000元至24000元。

  如今在抚远,从线下到线上,全民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高涨。抚远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不少农业从业者把产品“搬上网”,目前已有1700多家商家在线上销售本地产品。

  统计数据显示,抚远2014年网上零售额仅400万元,到了2019年达到1.59亿元。电子商务、物流网络的快速发展,正拉近抚远与全国的距离,也帮助贫困群体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路。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报道)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7月上旬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