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县域医改:“上林经验”让医生扎根基层

2020-06-02 21:31:08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钱学明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摘要】此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巨大,不仅让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几乎“停摆”,还波及到广大农村地区。各地农村普遍暴露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弱化、乡村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不到位、群众缺乏科学健康卫生常识等“短板”。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钱学明

  各地可学习和借鉴“上林经验”,稳步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真正做到把医生留在基层、让医生愿意扎根农村,进而尽快补齐农村医疗卫生短板。

钱学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广西区委主委

钱学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广西区委主委

  此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巨大,不仅让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几乎“停摆”,还波及到广大农村地区。其中,四川道孚县、广西都安县还成为了疫情“重灾区”。各地农村普遍暴露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弱化、乡村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不到位、群众缺乏科学健康卫生常识等“短板”。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大多只有10多个医护人员,却要担负几万人口疫情防控;对于疑似病例,各地乡镇卫生院不仅缺乏防护措施,也缺乏诊疗条件,只能向城市大医院转运集中。这在整体上大大影响了各地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度和效率。

  疫情中的县域保护伞

  早在2014年,我在基层调研之中就发现,各地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特别是临床医生“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非常严重。

  虽然全国各个县域早已基本建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但他们分属国家卫健系统不同“条条”管理,机构设置、服务职能、收费标准、工资待遇完全不同。它们之间检查结果不互认,分级诊疗、双向转诊难以实现,不但不能实现协同,反而存在利益冲突。由于工资收益和事业前途的迥然不同,使得乡镇卫生院老医生普遍流失,新医生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

  为此,我积极推动上林县从2014年10月探索进行“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他们通过坚持机构设置与行政建制、公共服务职能和业务收费标准“三个不变”,实行人员统一调配、业务统一管理和财务统一安排,做到了让医生下乡、病人不进城,实现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结果互让,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在此次疫情之中,上林县由于早已织起一张“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防护网”,有效提升了农村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成功做到了零报告、零确诊。

  2017年4月,国务院总结了上林等地改革经验,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提出“在县域组建医疗共同体。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构建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平台”。202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即今年“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提出“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城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国和各地已组建3000余个“县域医共体”,并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中发挥了积极保护作用。

  但从我们近几年调研情况来看,一旦将县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完全一体化管理之后,就会“打碎”各级卫健部门现有医政医管、基层卫生、妇幼保健、中医药等内设机构“分条管理”格局;同时,“管办分离”还将“拿走”县级卫健部门对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人、财、物审批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职责。因此,各地由卫健部门直接推进此项改革,就难免出现拖沓、变形和走样。比如,不少地方名义上是“县域医共体”,但实质上只是“医联体”,由于没有做到体系一体、利益一致,使得上级医疗机构“虹吸”基层农村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和病人现象更加严重。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