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十大思考:疫情将加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2020-04-09 21:59:01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源隆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摘要】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国家将最先进、最高端的医疗装备不计成本地投入使用,但这背后也显示了我国制造业的一丝无奈。成本如此之高,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国高端医疗装备制造长期被国外垄断,被人“卡着脖子”。


  工业互联网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这次疫情带火了一些提供移动办公SaaS(软件即服务)的产品,如阿里的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金蝶的云之家、华为的Welink、字节跳动的飞书,以及三大运营商的视频会议等。但这些工具主要用于视频会议等通讯沟通及简单的公文处理,无法处理业务协同。

  由此,工业互联网在疫情的作用下被推上“风口”。

  疫情期间,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延展了医用物资对接功能,汇聚各地信息,根据一线抗疫物资的需求精准匹配、拉动生产。如航天云网的“医疗卫生用纺织品防疫物资平台”,将中石化的熔喷布产能与常州、苏州、青岛等地的多家大型口罩生产企业对接,每天熔喷布供货超过5万吨,生产医用口罩超过45万只;服装企业依文公司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派单,带动11家千人以上工厂以及近百家上下游企业复工,稳产率达到 80%以上;宝钢在上海宝山基地的冷轧热镀锌车间,多年来通过利用工业互联网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实现了不需多人值守24小时运转的“黑灯工厂”,保证了疫情期间的高效生产。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工程师刘棣斐介绍,工业互联网具备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功能,能够有效实现资源调度优化和精准决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借助网络协同、远程服务、供需对接等优势,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效支撑。

  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看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短期冲击是显著的,但基于中国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巨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技术驱动升级,在后疫情时代,以“线上”和“工业互联”为特征的“场景式”变革,通过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势必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强化中国经济韧性。

  很多工业互联网公司目前都开始使用各种线上直播,讲解宣传相关知识,而企业主们也以此为契机开始“主动探索”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企业的普遍观点是,目前工业互联网处于发展阶段,政策推动作用大,市场化程度相对不足,工业互联网公司需要积累和探索产品方案及商业模式。

  “如果说2003年‘非典’疫情刺激了消费互联的发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将带来工业互联的奋起。”徐晓兰表示,此次疫情带来数字化转型的起点或许是消费场景,但是随着转型的持续深入,借助数据、算法、产品、技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无缝对接、供需的高度匹配,工业互联网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中国尤其要重视基础设施与基础要素,在徐晓兰看来,从政府角度,作为公共服务供给方,为快速提高服务效率,必然会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而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恰好为工业互联网提供物质载体和技术保障。

  徐晓兰认为,当前应加快工业互联网在多领域的应用推广。工业互联网通过对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深挖工业数据资源价值,构建以数据资源为核心的生产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生产模式升级作用越来越凸显。

  “此次疫情中,工业互联网不断应用于生产制造、物资配置、医疗救治、疫情防控等诸多场景,更体现出了工业互联网在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徐晓兰说。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特别提出要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和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工信部也正在推动部署下一步计划。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就此表示:“我相信,这对于中国的工业体系、制造业的升级乃至整个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的发展也会为中国的制造业赋能,未来面临新的各种挑战的时候,中国的工业能更好地应对各类挑战,能更好地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3月下旬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