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同质化!夜经济重新定义城市

2020-04-09 15:36:3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周叠瑶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摘要】发展夜经济,各地业态同质化、单一化是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未来,如何更好地结合地方文化,打造文化、娱乐、健身等各类体验型消费和品质型消费,也许是各地努力的方向之一。


  夜经济,城市竞争新战场

  商务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经济这块“蛋糕”着实令人眼馋,但能否吃到这块“蛋糕”还需要各地开动脑筋、各显神通。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开始至今,全国已经陆续有十多个省、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包含天津、西安、重庆、南京、济南等二线城市。

  针对这一现象,作为长期关注夜经济领域发展的专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有众多城市都曾经发布过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文件,但能明显发现,自2017年后各个城市针对这一领域出台政策的频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北京、上海两地均在2018、2019年连续两年出台政策推动本地夜经济的发展。

  “这说明近年来各个城市对夜经济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提升。”吴丽云分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有明显趋势显示国家各种政策性文件的目标都是在促进消费,而发展夜经济就是促消费的其中一个抓手。”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均多次提及发展夜间经济的问题,这意味着夜经济发展已进入中央文件视野。

  吴丽云强调,无论是一线、二线还是三线城市,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夜经济发展模式。“只是相对二、三线城市而言,北上广这类一线城市在发展夜经济上拥有更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她看来,一线城市不仅拥有更发达的公共交通、更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还有相对成熟的夜间生活集聚区,这些都是发展夜经济的先天优势。比如,北京不仅在交通上拥有运营到晚11—12点的地铁和夜间公交,还拥有王府井、中关村和西单等成熟的夜间商圈和24小时营业的药店、书店、餐厅等丰富的业态。政府需要做的是在现有基础上将夜经济“再推一把”,让业态更丰富、分布空间更集聚。而成都作为二线城市,因休闲氛围浓厚,也具备发展夜经济的良好基础,但仍需在完善外部公共交通条件和打造除餐饮、娱乐、购物等常规项目外的新兴业态上下功夫。

  “对旅游目的地城市而言,发展夜经济最核心的目的是将一日游游客转换为过夜游,这会为当地带来数倍的经济效益。”吴丽云说。为此,她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17年旅游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城镇居民过夜游的消费金额是一日游的4.4倍,农村居民为3.5倍。这意味着一旦通过打造夜间经济、业态和产品成功让游客留下来,可以为旅游目的地城市带来至少三至四倍的经济效益。

  作为一座典型的旅游城市,通过不断丰富夜间旅游产品体系、强化夜游项目招引,完善夜间服务功能,吴丽云所说的经济效益已经在都江堰市有所显现。2019年1—6月,都江堰市全市共接待游客1324.05万人次,综合收入150.25亿元,同比增长5.09%和17.79%;游客平均花费1135元,同比增加123元;过夜游客达433万人次,同比增长15.12%,占游客总数的32.7%,同比增长2.86个百分点。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