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故事】30年成就浦东奇迹

2020-04-06 13:58:3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建华 责任编辑:李弋 字号:T|T
摘要】看一百年的中国到上海,看三十年的发展来浦东”!2020年,上海浦东迎来了开发开放30周年。回望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发展速度令世界惊叹,开放高度成为标杆,城区变化让人惊艳。

  2万亿,改革开放再出发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是首先在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进入90年代后,中国需要在此基础上使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层次,即在吸引外商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同时,扩大到汽车、电子等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会,促进和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浦东、上海和长三角的扩大开放,正是适应了这一发展需要。

image.png

  浦东在时代的召唤下走上舞台。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1993年1月,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在浦东大道141号正式挂牌成立。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主任赵启正回忆说,他们当时对着五颜六色的规划模型告诉外商哪儿是金茂大厦,哪儿是环球金融中心,都会引来别人的一阵阵大笑。彼时,外面还是破破烂烂,坑坑洼洼,“人家都认为我们这是口号而不是行动”。

  1994年9月,世界第三大制药公司罗氏公司中国区前总经理威廉·凯乐来到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放眼望去一片农田,依稀有一些仍在建筑中的工房孤独地矗立着,空中漂浮着青草的气息,他一度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我们可以在张江投资,但中方必须在6个月内完成基本建设并交付使用。”最终,浦东用实打实的高效行动让罗氏成为第一个入驻张江的跨国药企。“我作出这个选择的时候,有人以为我疯了。”威廉·凯乐说道。

  多年过去,现实已经对质疑给了最有力的回应。如今,浦东已经成为罗氏仅次于瑞士巴塞尔和美国旧金山的全球第三大战略中心。

  浦东开发开放30年,承载着“三个区”的使命,即第一个国家级新区、第一个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第一个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

  30年来,浦东的这“三个区”在不同的历史进程和区域发展中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都是出现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承上启下,也是区域的交点,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既破冰,又攻坚。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表示,浦东新区坚持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尤其是率先进行自由贸易区试验以后,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比如,率先进行商事制度改革,企业注册资本改实缴制为认缴制;确立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确立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海关和检验检疫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大通关建设深入推进;确立以规范市场主体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等基础性制度基本建立,为全国的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经验。

  2019年6月,《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 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浦东要通过7年左右努力,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浦东改革开放如何再出发?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高质量的创新平台策源“科创新动力”,高质量的产业项目引领“产业新高地”,高质量的硬核企业集聚“新动能”,浦东用高质量发展回答这一命题。

  浦东新区正聚焦“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推出加快高新企业培育认定、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等15条政策举措,进一步鼓励资源集聚,进一步提升空间绩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浦东来说,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个数字意味着浦东将继续沿着开发开放以来保持的较快发展速度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统计显示,1990年浦东的地区生产总值为60亿元,花了11年的时间,在2001年突破1000亿元,然后再花了17年的时间,到2018年突破1万亿元。2019年,浦东确定再用7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破2万亿元的目标。这意味着,浦东仍将一马当先,继续奔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