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金朝晖 通讯员沈舒雯 自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合庆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各基层党组织灵活运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法宝”——“1+1+X”村民自治法(第一个“1”:党的领导;第二个“1”:一本自治章程;“X”实施细则),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让更多的村民参与疫情防控 的各项决策,确保了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局面稳定、有序、可控。 “1+1+X”成为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火墙” 疫情伊始,营房村党总支就发挥着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关定向的作用,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明确了“守道口”、外来返沪人员健康管理、疫情志愿者队伍等一系列工作方案。考虑到疫情的特殊性,村里没有召开集体会议,而是由村民小组长挨家挨户上门签字表决。 “村里封闭许多道口,必定会给村民们带来诸多不便,原先以为一部分村民会有抵触情绪,没想到党员群众都非常理解和支持,‘1+1+X’村民自治让村里开展工作有了依据、有了底气,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更有信心了!”营房村党总支书记周振元说道。 “1+1+X”成为了融洽干群关系的“润滑剂” 蔡路村地处集镇中心,由于 “四通八达”的地理属性,“守道口”任务艰巨,寒潮来袭之际,值夜班的人手更是紧缺。 “我们包家码头晚上22点以后进出人员实际并不多,并且能从跃东路绕过来,我提议部分道口是否实行限时开放,这样值晚班的志愿者力量能够更集中些。”两委成员、包队干部章文在支委会议上说道。 蔡路村党总支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由包队干部和村民小组逐户上门征求意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村民代表们不仅一致同意,还积极响应村党总支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志愿者队伍,蔡路村的道口志愿者从最初的40多人逐步发展壮大到191人,其中在职党员的参与率达到了三分之二。村干部以身作则、党员冲锋前线,群众积极参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干部群众的团结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1+X”成为了社会平安和谐的“稳定器” 永红村的外来人口众多,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党总支坚持把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外来人员的管控一律从严。 “最近老百姓反映有几个外来返沪人员经常在村域走动,村民们不清楚这些人是否从重点区域返沪,总觉得没有安全感,我提议对所有外来返沪人员一律实行家庭隔离14天,同时张贴居家隔离标识,让村民们一起参与监督。”永红红星村党总支副书记、永红村主任胡春燕说道。 在电话征询意见过程中,该提议引起了党员和群众的强烈共鸣,老百姓切实感受到自身利益受到保护,纷纷表示村里的防控措施够“硬核”,本地村民的健康安全才有保障,会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1+1+X”工作法为广大村民参与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找到有效途径,在这场疫情中,“小宪法”发挥着“大作用”,最大程度维护村民权益,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