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草地贪夜蛾已入侵我国。 据监测,今年的草地贪夜蛾虫源基数大,北迁的时间要提早,预计是一个重发生的态势。3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情况。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草地贪夜蛾源发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去年首次入侵中国发生区域主要在西南和华南,见虫面积约1600万亩。 “经过全力防控,危害区域控制在云南、广西等局部地区,实际危害面积在240万亩左右,虫害地区产量损失控制在5%以内,而且黄淮海玉米产区没有造成损失。”他说。 据介绍,专家分析认为,草地贪夜蛾在中国的西南、华南适宜生存,目前在这些地区已经定殖了,成为又一个“北迁南回,周年循环”的重大迁飞性害虫。 “据监测,今年的草地贪夜蛾虫源基数大,北迁的时间要提早,预计是一个重发生的态势。”潘文博说。 沙漠蝗入侵我国机率很小 近日,世界粮农组织发布了“沙漠蝗”的全球预警,我国相关部门也紧急发布通知称,西藏、云南等地也存在入侵的风险。 3月5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国务院联控联防新闻发布会上说,去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一直密切地关注沙漠蝗的发生发展态势,今年多次经过组织专家会商,分析沙漠蝗入侵危害我国的可能性,着手研究应对的措施。 沙漠蝗已有数百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非洲和西南亚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和绿洲,它喜高温、耐干旱,迁移的适宜温度在40度左右。而我国西南边境地区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有天然屏障阻隔,沙漠蝗很难越过高海拔山脉迁入,寒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也不适宜沙漠蝗的生存。由此,专家分析认为,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的机率很小。 潘文博说,即使沙漠蝗迁入我国,我们也有能力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