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灭之刃》小说版包揽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二四名!这里科普一波百年前的日本出版业

2020-12-02 16:20:2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子华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据《读卖新闻》网站报道,日本出版贩卖株式会社(日贩)日前发布了2020年的年度畅销书名录。在综合排名方面,第1、2、4名全部被吾峠呼世晴创作的《鬼灭之刃》小说版(共三册)包揽,引发网友热议。因为这则新闻,让日本出版业上了热搜,今天就来简单讲讲现代日本出版业的早期历史。

  1606897194775436.jpg

《鬼灭之刃》剧场版剧照。(图片来源:日本《朝日新闻》网站)

  如果要把时光指针回拨到1910年代的日本,你会联想到什么?是川端康成原著,山口百惠、三浦友和主演的《伊豆的舞女》?还是金子美玲充满蒲公英味道的童趣歌谣?抑或是江户川乱步光怪陆离的侦探世界?不管你联想到谁,也不得不承认,那是个日本文坛群星熠熠的年代。能造就如此盛况,得益于当时日本发达的文化产业。

1598497883418448.jpg

  《伊豆的舞女》剧照

  日本明治维新后,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书店分两种:新书店与旧书店。日本的读书人看到有出版的新书,必马上买来阅读,读完后再卖给旧书店,再购买新的。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不像现代人,也爱买新书,但看了一半便“束之高阁”。

  日本的旧书店收购的旧书,折扣非常大,所以生意非常火爆,尤其是世界名著,几万册一个星期就能卖光。小苏认为,日本人这种“吐故纳新”的方式,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1598497915998215.jpg

  日本浮世绘里的读书图

  日本当时新闻行业也很发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大阪的《朝日新闻》社。因为当时大阪的新闻业在日本国内位于榜首,其次才是东京。相比而言在,在当时中国,也是上海的新闻业占领鳌头,而北京屈居其后。

  作为文字工作者如果要参观了日本的编辑部,当然是提前预约的,因为那里平时是不对外开放的。日本的编辑部都是上午没人,因为编辑们加完夜班都在家休息呢,游客可以看看屋里的布局。

  编辑们都合用一屋,有的一人一桌,有的几人一桌。总编那时在中国称总主笔,在日本则称编辑长。小苏感觉里面和上海的大报馆差不多。

  当时日本记者桌上都有一部电话,而同期国内的小报社,电话往往分别在总编和营业部的办公室里,还不是自动电话,所以得看接线员的脸色。百年前人人都配备电话,是因为日本电力线路发达的缘故,硬件完善也大大促进了他们新闻业的发展。

640.webp (8).jpg

  1910年代的日本大阪

  日本1910年代的印厂。里面的轮转机有一半是本国制造的,只有几台是进口的,所以纸库里足以囤纳几百吨卷筒纸。而同期国内的情况,只有大报社才能买进口机器,小报社都用平板机。

  那时候国内连平板白报纸都需要进口,都是挪威、瑞典货。因为轮转机少,所以卷筒纸销量极小。为此,上海的纸商琢磨出新花样,专门开切纸公司,把卷筒纸切成平板纸!而反观日本,纸业就很发达,有的新闻社自办纸厂,还有和纸业公司合作的。

  在当时《朝日新闻》的改版室,原来如果报纸已经发出,而新的新闻又来了,又不想第二天再发的话,就会在第一版原报上挖去旧新闻,填上新的,这就是第二版。假如又有新的来了,就会印第三版。多的一天能改六七版。若果赶上印场的时候,校对和排字工人忙活一丝不苟,非常具有匠人精神。

  1910年代的日版文化产业勃兴,使人能侧面感觉出来这个民族的精气神。当时的有志国人,尤其是从事文化产业向他们学习后,回国对我国近代早期的出版业做出了贡献,也促进了我国早期的文化产业的繁荣。(子华)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