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军:后疫情时期 要从战“疫”到免“疫”

2020-05-29 17:48:56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赖惠能 潘晗艳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赖惠能 潘晗艳 5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

  针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提交了相关的提案。“2020年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是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疾控体系应急处置能力的一次大考。”蔡秀军指出,在这次大考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比如重医轻防的观念依然存在,公共卫生应急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能力有待加强,基层人员编制数量不足,专业人才流失情况严重等。

蔡秀军:后疫情时期,要从战“疫”到免“疫”

  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在后疫情时期,如何能化“危”为机、主动求变,加快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他认为未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我国战“疫”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免“疫”能力。

  路径一:健全相关法治保障体系

  要修订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其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及地方政府考核。同时要提升疾控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的战略定位,发挥其应有的监测预警、决策咨询、技术支持等关键作用。此外,还要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及应急演练,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实行自我保护和自我健康管理。

  路径二:完善疫情防控应急决策体系

  疫情发生之后,各省、市等均建立了自己的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或机构,蔡秀军建议应乘势将各级防控领导小组转变成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并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专家库和家国公共卫生政策研究院,为科学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路径三:加强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多数据、全方位、广覆盖的全省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健全早期信息透明共享机制,加强传染病直报渠道,探索疫情防控“熔断”制度。同时,加强医防结合,探索疾控机构和医疗单位共建共管部分门诊新机制,实现信息双向流动,协同构建疫情监测防线。

  路径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位

  应重构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体系,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地位和功能,省级以上主要开展政策研讨、科学研究、趋势研判、技术研发等,现有市与城区疾控机构整合,保留县疾控机构,弥补人员缺口,优化资源整合,并强化疾控中心复合型专业人员培养,通过实战操作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路径五:夯实基层社区防控力度

  建立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由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等组成。依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做实家庭医生对签约对象健康动态掌握、及时上报等责任。落实一线医疗人员举报保密制度,设立报告疑似病例、不明原因疾病的奖励政策。

  路径六:构建平战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

  完善全国各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传染病医院的区域布局、床位规模和院前急救系统的规划,以适应突发传染病应急救治的要求;强化医院感染控制,考虑将二级以上医院感染病诊治、微生物病原体检测、院感控制结合起来,研究搭建“三位一体”的大感染学科;研究制订临时征用公用设施的预案和具体办法,规划相应物资技术储备。

  路径七:保障医疗物资应急储备

  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顶层设计,制订全国应急储备总体规划,根据不同区域基础、特色,建立按区域、分层级应急物资储备调配机制,探索创建物资储备“1+1+X”模式,并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监督、审批、调拨和配送等工作流程,研究探索应急状态下的部门授权机制、药械应急审批免责条款等。

  路径八:重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人才、现场流行病学等领域人才的培养,建立公共卫生医师特岗计划,同时强化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定向委培。改变CDC(疾控中心)人才评价和导向机制,特别是基层要从以论文、科研来定业绩转向以实践操作来定业绩。加快疾控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工作津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