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全方位对外开放呼唤制度型开放

2019-06-28 22:24:10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何立胜 责任编辑:柒月 字号:T|T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何立胜 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制度安排、关键性的重大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制度安排、关键性的重大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鉴往知来,中国40多年对外开放,从深圳等特区率先启动,到东部沿海、沿江、沿边,浦东开发开放,侧重推动商品、服务方面的进出口,吸引外资与推动企业“走出去”,是以商品、要素流动为主的对外开放;加入WTO、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实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表明我国已深度参与到全球多边化贸易体制中,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商品、资本等要素已基本实现自由流动,对外开放已由器物层面转向规则等制度层面,对外开放进入深水区。

  那么,为什么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制度型开放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促进制度型开放?

  转向制度型开放,为什么?

  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本质是国内规则或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或对接,从规制层面促进国内规则等制度的“进出口”。市场准入加负面清单、事中事后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举措表明,制度创新、制度型开放的大幕已经拉开。

  为什么有如此转变?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理性选择。中国经济发展是基于内需的全球化,在加入全球分工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全球的优质要素发展,期望能够用庞大的、不断升级的内需吸收世界的先进生产要素。希望发达国家放开对中国正常高技术产品贸易的人为设限,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管制。转向规则等制度型的开放不是简单打开窗口,方便于贸易投资往来,也不仅是器物层面或区域空间结构的开放,而是规则、制度层面、思维方式、文化与观念层面上的开放,借助开放推进改革深化、优化发展环境。

  二是国际经济态势变革的要求。目前国际经贸规则正面临着重大调整,WTO多边规则的破坏、修正与改革,促使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一些发达经济体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措施使其与主要国家经贸摩擦加剧,影响了世界经济复苏,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大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自由贸易秩序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坚定捍卫者,躲不开、避不了,必须应对这种复杂的挑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参与WTO贸易投资规则的变革,推动形成更加符合国际经济格局的多边规则体系。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