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政商关系与营商环境如何实现双赢?

2018-08-01 23:50:44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张楠迪扬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第三,拓展“参与式治理”的实践领域。

  随着新公共管理理念在世界范围产生影响,参与式治理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欢迎。政府的行政资源有限,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治理是现代和未来治理的必然趋势。参与式治理理念以往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聚焦点更多集中在讨论社会领域的治理工具和方式。在增强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参与式治理的理念被拓展运用于政企合作模式。

  比如,拓宽企业在涉企政策制定方面的参与渠道,让企业家可以有机会参与和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政策制定。这不仅可以增强涉企政策的针对性,更有利于企业家在亲身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了解政策制定的不易,有助于促进政企之间的相互理解。在这方面还可设立公共咨询委员会,吸纳企业家参与政府日常决策咨询机制,也将此作为政企保持例常面对面互动的平台。还可成立公共仲裁委员会,吸纳企业家参与公共事务的仲裁,提升企业家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培养企业家的公共精神。可以尝试将社会组织、专业人士、学者及研究人员纳入第三方评估的范畴,并在实践中将总结的经验制度化,建立科学评估、监督的制度体系。在吸纳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与吸纳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进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的过程中,培养健康、和谐、有序的政企关系。

  第四,构建更加“亲近”的政商关系,逐渐让政府的形象“亲切”起来。

  伴随着反腐以及反腐机制的制度化建设,政商关系在“清白”维度上有了很大改进。全面提升政商关系的“亲近”程度应成为下阶段的重点。在《中国政商关系排行榜(2017)》中,我们发现有城市的“亲白”指数得分很高,“亲近”指数却不尽如人意。这意味着这些地方政府过于高冷,与企业不够亲近,还停留在政府作为管制主体,企业作为管制客体的时代。排行榜从“政府对企业的关心”“政府对企业的服务”“企业税费负担”三个维度构建政企关系的“亲近”指数。有的地方在提升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时,并不十分重视前端需求感知,与企业的日常互动不紧密,这使得政府提供的服务不够精准、不够贴心。政企之间的日常距离、心理距离过远,这是不少地方政企“亲近”指数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于建立制度、订制标准,成为一个贴心的“政府”更需要地方政府首先转变观念和姿态,贴近企业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第五,提升各省内部的政商关系健康水平均等化程度。

  《中国政商关系排行榜(2017)》显示,广东省与浙江省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重镇,两省省内政商关系健康水平均等化程度差异较大。在“亲”“清”两个维度上,浙江在各省中位列第一,广东位于第九。虽然广东的成绩也不错,但似乎与其改革“排头兵”的形象有些差距。这或与两省的治理思维不同有关。

  我国地方改革基本遵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发生模式。从浙江省近年来出台的政策可以看出浙江省省级综合统筹趋势明显。比如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务平台建设等,全省划一,各地切实执行,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相比之下,广东省“自下而上”的改革思维比较突出。“自下而上”改革更重地方自主推动改革的动力,但对于比较落后地区的带动效应相对有限,因此在提升省内均等化水平上需要省级政策统筹。虽然浙江省在综合水平和亲近水平方面不及珠三角城市,但由于省内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均等化程度高,因而显示出了较高的整体水平。因此,促进政商关系不但要拉近东西差异、南北差异,也要更加关注并缩短省内差异。(张楠迪扬)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主任)

  本文刊登于《小康》2018年8月上旬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