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创造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世界纪录

2017-08-18 18:22:13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陈远鹏 责任编辑:朝画西施 字号:T|T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成功到达7020米海底,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成功到达7020米海底,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 2017年6月23日,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96名科考队员的“向阳红09”号船结束了中国大洋38航次,在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码头靠岸。历时138天,航行18302海里。此次“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8航次)安全圆满地完成了计划的科考任务,同时也意味着为期5年的“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中国“蛟龙”就此结束“实习期”,即将正式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

  “蛟龙号”是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长8.2米、宽3米、高3.4米、载员3人、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是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可以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海域自由行动。

  从2009年海上试验以来,蛟龙号已经在中国南海、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等7大海区,开展了152次成功下潜,深海科技成果丰硕,获取了海量珍贵视像数据资料和高精度定位的地质与生物样品。

  中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

  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更深的潜水器数量更少,目前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除中国外,其他4国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为日本深潜器的6527米,因此“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试成功到达7020米海底,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

  即将进入业务化运行

  2012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级海试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可下五洋捉鳖”的夙愿。但是,从国际同类载人潜水器的经验看,“蛟龙号”在正式进入业务化运行之前,还需经受一段时间的试验性应用的考验。

  “蛟龙号”从诞生到使用,可划分成海上试验、试验性应用和业务化运行3个阶段。从2012年开始,5年来的试验性应用阶段主要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业务支撑队伍,建立全国开放共享机制,提高“蛟龙号”的作业效率和能力。而且,“蛟龙号”5年来的表现充分验证了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2017年6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最后一潜顺利完成,回收至“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甲板。“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10天内完成5次大深度下潜,3次超过6500米,最大深度达到6699米,整个阶段潜水器性能稳定。

  这一潜,也是“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从2012年海试以来进行的第20潜。

  “蛟龙”号不仅下潜次数最多,而且超过6000米深度达16次,超过6500米深度达12次,全方位验证了“蛟龙”号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深渊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一手样品和数据,有力地推动着我国深渊前沿科学研究进步和发展。

  “蛟龙号”自应用以来,先后在我国南海、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区、西太平洋海山结壳勘探区、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西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马里亚纳海沟区等七大海区,开展了152次成功下潜,而在试验性应用阶段,在涵盖海山、冷泉、热液、洋中脊、海沟、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区域,实现了100%安全下潜,作业能力覆盖7000米以浅全球海洋面积的99.8%的海域,为我国抢占国际深渊科学研究前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蛟龙”继续成长

  在五年的试验性应用航次中,许多科学家对利用“蛟龙号”进行科考提出了新的设想和新的要求,因此“蛟龙号”在今年6月入库之后,不仅仅是“大修保养”,还将设计一套升级改造方案,增加它的使用功能。

  据了解,国家深海基地目前是继美、俄、法、日之后第五个深潜基地,是国内最完整、国际最先进的综合保障平台,已建成深海超高压环境模拟实验室、机电加工车间、潜水器维护保障车间、消声水池、大型试验检测水池、试验辅助船、国内最先进的科考船码头等配套基础设施。这些配套设施,主要为“蛟龙号”等国家重大深海装备的应用提供全方位的运行和维护保障服务。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